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房門,問名了茅廁的所在,便舉步向那個方向走去,誰知走過一間房室便一個轉彎,突然展開“蛇”式向靈堂後門跑去。

靈堂之內只有雲羅的母親在燒紙,見李承訓突然到來,猛然一驚,隨即便起身匆匆向外走去。

雲羅娘到得廳外,吩咐老管家在廳門口看著,沒有她的同意,誰也不許進到靈堂裡面,之後,便快速來到茶坊,與童錢攀談起來。

第九十二章 突厥葬禮

童錢和雲羅娘嘮了不短的時間,也不見李承訓回來,不由得心焦,起身便向外走去,“大娘,我去看看我家主人,怎地還未回來?”

雲羅娘立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見李承訓從外面進來,始才鬆了口氣,“那不打擾你們了。”說著,便低頭退了出去。

李承訓笑笑,安撫了一番童錢,說自己肚子痛,翻來覆去的去廁所,現在好多了。

二人便繼續一邊閒聊著,一邊喝著茶水,一邊看著可汗府內的迎來送往。

午時剛過,來府內弔唁的達官顯貴漸漸多了起來,一個個器宇軒昂,錦袍玉帶。

中書省的內史侍郎來了,門下省的黃門侍郎來了,尚書省的左、右僕射來了;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侍郎來了,甚至四方館的各國使者也派了代表過來。

看來,這是皇帝有意安排的,怕寒了那些外臣的心,因此有意把這葬禮辦得熱鬧些,這樣也好,場面越大,越亂,對於李承訓要進行的事情越有利。

未時剛過,府門外一陣騷動,李承訓見一隊官軍當先進來,隨後是阿史那雲羅和一個太監。

“阿史那家人接旨,”那太監立足於院中,雙手高舉聖旨。

“番民接旨!”阿史那雲羅,從那太監身後的跨步出列,面對著聖旨屈膝跪倒,同時,他的母親也從廳堂裡碎步出來,與他跪在一起。

“咦?”傳旨太監道了聲怪,“怎麼不見老夫人來接旨?”

“祖母年事已高,聽聞噩耗,便昏厥過去,至今未醒。”阿史那雲羅答道。

“算了,”這太監語氣柔和,那腔調真如那小娘子般柔膩,“雜家來時,皇帝說了,體念阿史那氏年高力衰可免跪接旨,如今她不在,你們便代為傳達吧。”

“是,多謝公公體諒,”雲羅的母娘叩頭說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追贈阿史那咄祿,為歸義王,諡號為“荒”,準其孫之請求,以突厥禮將其於今日火化,允其孫阿史那雲羅攜歸義王骨灰歸葬故里,欽此!”

“謝陛下恩典,萬歲!”阿史那雲羅和他的母親齊聲拜謝。

宣旨太監這時又道:“皇帝讓雜家和這二十名侍衛一路護送可汗西行,不知咱們能為小兄弟做些什麼?”

阿史那雲羅雙手接過聖旨,聞言一怔,“公公,咱們是要向北迴歸草原,怎麼西行?”

這話倒聞得那宣旨太監一愣,隨即想到與突厥孩子說這話,他當然不懂,於是解釋道:“小兄弟,這個,就是皇上讓咱們幫著可汗火化的事情,不是真正的向西走。”

阿史那雲羅還是不很懂,但明白了最重要的兩層意思,一個是他們要幫忙,另一個是不跟著他們走。

可汗府的確人員凋敝,即便算上管家,也才三個男僕,兩個女僕,都是突厥人,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但他卻藉口漢人不瞭解突厥習俗,而並未用他們做事。

宣旨太監見說,正樂不得在一旁看熱鬧,而不願管事,“那好,那咱們就護衛著可汗好了!”

阿史那雲羅知道這太監定是奉了皇帝命令,不待葬禮完成,是無法回去覆命的,也不再理他,收好了聖旨後,便開始準備最後火葬的用物。

僅僅過了半個時辰,雲羅和三個突厥僕人已把頡利可汗的棺材裝在了馬車上,而自己則也騎了一匹小馬,出發前,把象徵著突厥勇士的彎刀高高舉起:“皇帝恩准祖父魂歸故里,啟程!”

“嗬!嗬!嗬!”三個突厥僕人齊聲高喝,他們雖然人少力單,但那聲音清朗高聳,好似面對著千軍萬馬正枕戈待發。

李承訓不由得一陣肅穆,也緩緩出了茶房,眼看著阿史那雲羅指揮著三個僕人,牽著馬車,緩緩走出了院子。

“走,幫人幫到底,”他帶著童錢,緊隨其後。

沒想到,頡利可汗活著的時候,寂寞潦倒,可這死了倒是有了風光大葬的派頭。

隨著靈車的經過,有不少路人順便加入其中,當然這裡面的**多是看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