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
可是吾人今日及身而見的一百五十年的轉型期中,我們的老舊的社會型態——這個左翼史家一古腦稱之為「半封建」的社會型態——到今天還沒有被完全「轉」掉。就以「皇帝」這項制度來說吧!辛亥革命以後,我們雖然沒有皇帝了,卻多的是「變相皇帝」。朋友,您能說袁世凱、蔣中正、毛澤東三公不是「變相皇帝」嗎?皇帝爺哪有他們三位的獨裁權力啊!
所以歷史的事實己證明「一次革命論」這項理論是錯誤的。我們的「民國史」上,從洪憲「皇帝」起「轉」了七十多年,才「轉」出個李登輝「總統」來。因此我們在社會發展中「轉型」的程式是十分複雜的,是迂迴曲折,進三步退兩步,左進右退,上進下退,有時甚至是乾脆立正、向後轉,真是花樣繁多——但是從遠景看來,向前發展的大方向是不變的;同時也是階段分明的。
大的階段暫時不談了,就看最近十年這段「小平變法」吧,它自七九年開始,一下便向前猛衝了八年。迨至胡耀邦被黜,開始煞車。及八九年「六四」,忽來個立正向後轉,血流如注。這兩年來,它既要繼續開放、和平演變;又要反對和平演變。我們也看不出它怎樣反對「和平演變」。跟毛澤東的「大躍進」相比,則毛是兔子,鄧是烏龜了。但是歷史也證明烏龜比兔子爬得快。中國發展的「大方向」還是向轉型前進的。(參見拙作〈胡適的大方向和小框框〉)。
「社會轉型」需時數百年
有人或嫌我們「轉型」(也可說是「現代化」吧)太慢了一點。君不見日本轉型,只需三五十年便可完工嗎?其實日本轉型是個例外(容後節細論之),其它民族社會轉型,均需三兩百年,始見膚功也。
我國古代的商鞅變法自公元前三五〇年變起,至前二二一年始皇統一凡一百三十年,始搞出「秦法政」來(毛澤東語)。但是秦皇「任刑太過」(顧炎武語),再繼續向前「轉」進。又實驗了一百餘年,至漢武帝以後才慢慢地搞出個「霸王道雜之」(漢宣帝劉詢的話)的中央集權文官制和重農輕商的大帝國的「定型」來。這一漢家制度的「定型」,一「定」便是兩千年。基本上沒有原則性的改變——所以毛澤東告訴郭沫若說:「千載猶行秦法政。」——在始皇前、武帝后這兩個定型之間,「轉型期」延長至三百餘年!
近代歐洲社會的「轉型」,實始於十四世紀初年(一三〇〇)的「文藝復興」。一轉也是三百餘年,直至十七世紀(一六〇〇)之末,才逐漸「定型」;變成以自由個體為社會基礎,以大規模機器生產財富來源的「資本主義」(capitalistic)的「民族國家」(nation state)和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代議政府」(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或parliamentary government)來。這一現代西方的「定型」已維持了四百餘年。可是在一九九一年底蘇聯帝國之崩潰,原蘇聯各邦同意再組邦聯。西歐各國與此同時也正在大搞其「幣同型」(mon currency),一個新的西方政治社會的「轉型期」,又已顯其端倪矣。——現代中國的社會轉型尚前途漫漫,而當代西方社會又已開始轉型,這大概是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必然後果吧!
在近代世界社會轉型史中,以日本轉得最快。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後,不出一代,日本便已躋身世界先進強權之列。這可能是維新前,日本的封建制度與中古歐洲封建制的基本「型態」甚為接近,因此日本一旦實行「歐化」(歐洲式的現代化),則社會發展程式若合符契,所以就一鳴驚人了;另一點則是島居小邦的關係。西方的現代化,尤其是「經濟起飛」,都是從「小邦」(small state)開始實行的【而現在又逐漸走向大型的經濟邦聯(economic monwealth)】;美國獨立之初不也是十三個小邦的邦聯嗎?現在亞洲的「四條小龍」還不是四個「小邦」?
我們中國是個有特殊歷史和「亞洲式社會」(Asiatic Society)背景的大國,一旦搞起「西式」的「現代化」(簡稱「西化」)來,鑿枘不投,就沒有日本搞西化,一拍即合那麼輕鬆了。我們搞「西化」,尤甚是搞脫胎換骨的「全盤西化」,那就要迂迴曲折地,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慢慢地向前爬行了。——康梁變法便是這次爬行中的一小段;搞「全盤西化」的胡適則是另一小段的領袖。
固有文化的「現代」處理
「全盤西化」這個口號多嚇人!胡適原來就是主張全盤西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