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黨人最為集中的地方,讓鄭大人到南京去,他必定和東林黨人之間產生爭鬥,皇上可居中協調,奴婢認為若是鄭勳睿與東林黨人之間必定產生爭議,如此讓他們相互之間搏鬥,可以最大幅度的削弱兩邊的力量。”
朱由檢稍稍思索了一會,微微點頭。
“這樣也有道理,看樣子你們還是仔細思索過的。”
皇上的這句話,讓王承恩放心了很多,其實皇上一直都有些懷疑周延儒,畢竟周延儒與鄭勳睿之間有著特殊的關係,誰也不能夠斷定周延儒是不是會和鄭勳睿之間發生什麼聯絡,若是出現那樣的情況,接下來態勢的發展就不好說了。
看見皇上站起身來,王承恩連忙走上前去,雙手小心託著皇上的胳膊。
“王承恩,朕還想看看楊愛卿是什麼態度,你去通知楊愛卿。”
王承恩快步走向了門口,吩咐門口等候的太監,去通知左都御史楊廷樞到乾清宮來,皇上要召見楊廷樞。
轉過身來的時候,皇上再次開口了。
“王承恩,你認為周愛卿和楊愛卿的態度如何,是不是值得信任。”
皇上這個詢問,讓王承恩有了一種冷颼颼的感覺,最近兩年的時間,皇上的疑心已經很重了,朝中的文武大臣,皇上基本都不是特別信任了。
這樣的情形肯定是不行的,但王承恩不敢在這方面提醒,畢竟這牽涉到了皇上的顏面。
稍稍思索了一下,王承恩開口了。
“皇上,奴婢不敢亂說,周大人和楊大人以前和鄭大人的關係都很好,奴婢這段時間和周大人公事,感覺到周大人還是盡心盡力做事情的,至於說楊大人,奴婢基本沒有什麼接觸,不敢隨意說出判斷,誤導皇上的決斷。”
微微一聲嘆氣之後,朱由檢開口了。
“王承恩,朕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朕很多時候也覺得這樣不好,可朕沒有辦法啊。”
第六百零四章心上心下
楊廷樞進入到乾清宮的時候,臉上沒有什麼表情。
來到京城,出任左都御史好幾個月的時間了,楊廷樞一直都沒有忘記淮安碼頭的事情,這已經成為他內心的負擔,徐望華專程到淮安碼頭,楊廷樞卻因為這樣那樣的考慮,沒有出面見徐望華,也沒有回信,這其實已經表明了態度,不說與鄭勳睿之間恩斷義絕,但疏遠的意思是非常明確的。
從內心來說,楊廷樞是忠君的,鄭家軍逐漸強大起來,不僅僅是在北方屢次戰勝後金韃子和流寇,在南直隸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鄭勳睿就更不用說了,在南京城不少說書人都將鄭勳睿當作是大仙,有著神仙一般的本事。
功高震主的概念,楊廷樞當然明白,他很清楚鄭勳睿的能力,兩人之間的接觸也是很多的,鄭勳睿的睿智和預見,讓楊廷樞歎服,想想這些年鄭家軍的逐漸壯大,陝西的穩定以及淮安的富庶,就可以看出鄭勳睿是文武雙全的,如此的情況之下,儘管鄭勳睿沒有任何的錯誤,同樣會引發皇上的擔心。
這是一個死扣,沒有辦法解開。
作為南京戶部尚書,楊廷樞本能的選擇忠心於皇上,但他也沒有與鄭勳睿完全斷絕關係的想法,只要有可能,他還是會與鄭勳睿保持良好的關係。
進入京城之後,楊廷樞很快感受到了壓力。
都察院的監察御史有一百多人,讓楊廷樞沒有想到的是,大部分的監察御史,都是東林黨人,其實這樣的情況,早就是很突出的。東林黨人在朝廷之中人數不少,品階高的人不是很多,內閣和六部、都察院也就是錢士升和侯恂等人,其餘人大都分佈在都察院和六科,可不要小看這些位置,恰恰是非常關鍵的。
張溥和張採都在都察院擔任過監察御史。他們在都察院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兩人都離開了都察院,但楊彝緊跟著進入了都察院,成為了監察御史,楊彝實際上成為了張溥、張採等人與都察院監察御史之間繼續聯絡的紐帶。
楊廷樞成為左都御史,主持都察院的事宜之後,很快就感受到了東林黨人的壓力。
按照都察院的規矩來說,監察御史的重大彈劾,原則上是要知會上級的。這樣一級一級反映上來,最終彙集到左都御史這裡,若是左都御史對此有意見,彈劾原則上是不能夠進行的,畢竟都察院的彈劾,很多都帶有風聞的味道,不一定掌握實際的證據。
可是楊廷樞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後,情況並非是如此。
監察御史的很多彈劾。楊廷樞並不知道,他曾經詢問過右都御史以及左右僉都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