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內容的書。
假設一個裝修的漂漂亮亮的房子裡一本書都沒有,或者除了流行雜誌娛樂新聞之類的書刊外,沒有一本關於文學方面的書籍,我則會認為這人是沒有多麼深奧靈魂的,他可能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中的成功者,但不是我所要交往的那種良師益友的人物。
同樣的,如果這人有許多書籍,如果能說清某本書從何而來,並喜歡的是哪個部分,為什麼喜歡,就可以看出他是什麼樣的人、是不是能和我繼續交往、或者交往到那種程度的人。
但如果碰到有那麼一個人,他有很多的藏書,但你要參觀卻被禮貌的拒絕,那能證明,他不會向你透露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因為這些書就是他靈魂的集中體現,他拒絕向你展現他的靈魂,他擁有這個權力。
因此,我一般也是拒絕向別人透露我的藏書的,擱到現在網路中就是書單。我不建議向別人隨隨便便的公開自己的書單,原因是我不願簡簡單單的向他人公開展現我的靈魂。
我相信所有真正的好書、嚴肅的書都能起到改變人的作用,一份書單其實是在規劃你成長的目標、你的人生變化的方向,那麼,我們憑什麼就將一份人生的計劃、人生的程序,給一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看呢?
除非你的書單裡都是娛樂性的圖書,那就是例外了,因為“娛樂到死”也沒關係,娛樂不存在靈魂,娛樂的靈魂不是人生的態度,這個題目我曾經在《過關》一個章節中用過,不知讀者朋友是否和我想法一致。
這樣引申到我寫的一些文字,作為一個網路作者(我不認可這個稱呼,的確我的文字都在網路上呈現給大家看,但我頂多只是一個單機遊戲玩的很嗨的人吸引到了別人注意罷了,我的文字都是離經叛道的,甚至是黑暗向的——關於黑暗我後面會說到——歸納不到“大流”之中,因此我離“網路作家”這個稱號還差的很遠),我憑什麼告訴一些讀者你應該怎麼做人?我沒有那個義務和責任,因此別人應該變成什麼樣的人和我又有什麼關係?
因此,我強調的是我寫的文字內容不是合適每個人看的,我的人生的方向、我的規劃絕對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人,我寫文字的初衷是為了多一種形式證明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或者為了在我死後讓我的家人們知道我的思想曾經是什麼一個樣子。
世界瞬息萬變,即便親密如一家人也不可能在日常中天天在他(她)耳邊絮絮叨叨做人的道理,他(她)會煩,我也會累,因此才有這些作品的問世,等有一天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翻起這些足以讓人昏昏欲睡的說教,從中能瞭解我的靈魂,知道我曾經這樣生活過,這樣思考過,從而有所借鑑,我就達到了我的目的了。
現在說說剛才提到的“黑暗”。我想說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積極向上的,如果有人看了很多勵志的書從而想讓自己怎麼奮發向上、努力向前,最後成為一代偉人,我會覺得這人是傻子,或者從一開始他就錯了。一個志氣太過高昂、太過自信、人生觀非常正面的人其實都有一點傻,他會變得對世界的看法很單向、單調,對人生的看法也很單一,就是隻從正面看問題,他從來不知道世界的複雜,人生的陰暗,這樣的人如果有的話,除了不食人間煙火我找不到別的詞語來形容他。
所以,當一個人看完了代表著光芒萬丈的書之後,再閱讀一些黑暗無比描寫人性陰暗的書,他會如同站在一個懸崖邊上如履薄冰,他就會更為清醒的審視自己的靈魂,更加懂得去如何面對人生,我固執的認為這樣很有作用。
只有明白了人性裡面的邪惡與醜陋,才會明白人生很不簡單、很複雜。知道這世界並不是都是正面的,它會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我們不能控制的東西,這樣,我們才有有可能變成性格比較平和的人,至少我們不會再輕易的犯傻。
小說不僅僅是在敘述一場冒險,它本身就是一場敘述的冒險,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冒險。人生不易,因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哭著呱呱墜地的,活過痛過愛國悔過之後,到了壽終正寢的那一天才能十分的安靜,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一生我們經歷了,試圖改變了,這就足夠。
《過關》中出現了幾次蘇東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我想說的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永遠不會被生活擊倒,我們終將活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那種境界。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只能有兩種結局:要麼自己被累死,要麼讓別人整死,所以就像馮喆一樣,不要在別人的眼光裡找快樂,否則永遠悲哀;不要在別人的嘴巴里找尊嚴,否則永遠卑微。
馮喆在即將當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