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那些包產到戶搞得早的地方,如安徽、四川、甘肅等地,則出現了更喜人的新氣象。

大災之年的生產實踐,為這一年包產到戶的大爭論作了很好的總結。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不富,這已是多數人的共識。

當然,在包產到戶問題上的鬥爭,並沒有完全停止。當時,全國一度出現兩種傾向:一是仍然堅持不準搞包產到戶;二是硬要農民搞包產到戶。兩者都脫離當地實際,違背群眾意願。而且前者在少部分領導人中仍有市場,有一個省的領導竟在幹部會上公開宣佈:“誰要繼續搞包產到戶,是共產黨員的開除黨籍,不是共產黨員的開除公職。公安局的大門是開著的,我們不希望你們進去,但你們一定要往裡鑽,那也沒有辦法。”中央農口也不例外,有人仍藉口維護毛主席倡導的農業學大寨精神,繼續或明或暗地抵制包產到戶。萬里對此極為重視,1981年3月11日,他到農業部黨組會上指名道姓地作了嚴厲批評,指出:“‘左’的思想對我們的同志來說,不是有無之分,而是多少之分。”我們有些人掙了工資,吃了飯,憑老經驗,憑主觀想象,待在北京城裡說長論短,不行!要親自到下邊去調查,去看看,否則思想很難統一。“萬里這番講話震動很大,事後農口100多位領導幹部都深入農村,搞調查研究,轉變思想。

已經離開農口領導職務,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部長的王任重同志依然沒有轉變思想。王任重同志具有較高的理論、領導水平,”*“中遭”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