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推進,再次抵近哈爾科夫城。3月10—11日,該城再度面臨落入德軍之手的危險。又經過幾天戰鬥,哈爾科夫城完全被德軍控制,曼施泰因元帥的大膽決策避免了災難性後果。最終,在春季泥濘季節即將到來之前,蘇軍增援部隊及時趕到前線,鞏固了己方防線。德軍的反擊行動被迫停滯下來。然而,德軍在曼施泰因元帥的指揮下雖然實施了戰果卓著的反擊戰,但在1943年4月,德軍面臨的處境絲毫無法令人感到輕鬆。從1942年11月開始,一直到1943年3月底反擊行動停滯時為止,德軍整整損失了3個集團軍。蘇軍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新組建的部隊及時補充到了前線,因此處境要比德軍好得多。

在其後幾個月內,德軍將面對更為不利的局面,蘇軍開始將開戰18個月以來積累的許多經驗教訓應用到實戰中來。這時,斯大林最終認識到,必須完全放手讓手下各級指揮官們指揮作戰並獲得勝利。在1940年之前,他對蘇軍將領們極不信任,但隨著蘇軍不斷取得勝利,這種擔心也逐步消失。斯大林廢除了以他為中心的龐大指揮機構,最高統帥部從一個貫徹其個人意志、有名無實的參謀機構轉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指揮機構。斯大林儘管仍然掌控全域性,但他進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廣大蘇軍將領們成了作戰計劃的忠實執行者。

。。

第3章 蘇軍在挺進(3)

格奧爾基·朱可夫將軍被任命為斯大林的副最高統帥,成為蘇軍中權力最大的將領。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被任命為最高統帥部參謀長。隨後,蘇軍對整個指揮體系進行了重組。此前,為了使蘇軍保持最大限度的忠誠,蘇軍中設立了政工幹部,但他們經常會影響作戰計劃的擬定。大多數政工幹部由於缺乏組織戰鬥的經驗,往往對作戰行動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並對持不同意見的指揮官提出撤職警告。這對作戰行動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朱可夫決心馬上改變這種面貌,他不斷地改進裝備、戰略和戰術,組織更順暢的指揮體系。此外,他允許政工幹部可以繼續參與作戰計劃的制定工作,但強調他們將無權否決部隊指揮官作出的決定。毋庸置疑,一旦春季泥濘季節過去後,1943年的夏季攻勢即將展開。

庫爾斯克會戰

在曼施泰因對哈爾科夫的反攻結束後,蘇軍的陣腳逐漸穩固,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非常重要的突出部。希特勒斷定,這是消滅該地區的兩個蘇聯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絕好機會。

希特勒認為,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遭遇的許多問題,主要是由於缺乏有效對付蘇軍T-34型坦克的裝甲部隊。但是,希特勒本人仍然比較樂觀,德國已經研製出了兩種新型坦克———“豹”式坦克和更大型的“虎”式坦克。他認為,這兩種坦克對於德軍的進攻行動至關重要,如果在庫爾斯克地區投入足夠的新型坦克,必將贏得戰役的勝利。同時,他還提出了一個更為有利的事實,越來越多的自行火炮即將下線,作為德軍進攻戰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行火炮將為德國陸軍的進攻行動提供必要的支援。這一觀點的合理性的確值得懷疑,但希特勒無視下屬們的任何建議,堅持自己的既定方針。

然而,希特勒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即使“豹”式、“虎”式坦克以及自行火炮能夠按時下線,也無法保證其產量能夠滿足戰勝蘇軍的需求。為此,希特勒不得不採取冒險行動,將進攻計劃推遲至生產出足夠數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時。進攻行動的推遲,使剛剛結束了冬季攻勢的蘇軍贏得了恢復並增強實力的時間。這就意味著,即使德軍擁有了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新式武器,要想取得突破也將困難重重。

1943年5月初,希特勒把自己打算發起進攻的想法告訴了將軍們,但並沒有得到他們的熱烈響應。當然,他們詢問是否擁有發動此次冒險進攻的戰鬥資源,明確表示希望希特勒推遲進攻,等待新型坦克裝備部隊。德軍將領們非常清楚,蘇軍考慮到庫爾斯克是其防線上的一個明顯薄弱環節,肯定會在其附近修建更加堅固的防禦設施。隨著德軍一天天地壯大,蘇軍也在逐步壯大。每每聽到這些,希特勒都簡單野蠻地予以否定。有人向他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方案,試圖維持德軍的陣地,但希特勒還是固執己見。德軍裝甲部隊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將軍堅決反對任何向庫爾斯克周邊蘇軍發起進攻的想法。

古德里安將軍清楚地認識到,軸心國在北非即將全面崩潰,困守突尼西亞的大批德軍必將被殲滅,無法派往其他地方作戰。他同時認為,一旦北非淪陷,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