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東方,是中國還是外國,我們看到的卻是人類終
於以自己的智慧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穿透了千萬年蒼茫迷濛的漫長歲月,在滴
血的號子與沉重的足音中迎來了文明的曙光。當進擊的腳步邁到公元前3 世紀和前
2 世紀時,世界的東方和西方所誕生的三個最強大的帝國,其政治、經濟、軍事、
文化幾乎是達到了相等的高峰。在人類歷史的程序中,它們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讓後人倍感興趣的是,它們搏擊奔跑的姿態和方法又是出奇地相似。
亞歷山大不愧是一個有知識、有見地、有抱負的偉人。他不同於一般的昏庸帝
君,只貪圖淫樂安逸,陶醉於奸佞小人的諂媚之中。從某種角度看,他的軍事行動,
萬里遠征,頗有科學探索的性質。當年他自遠征波斯的初期,便帶有很多學者行軍,
使這些在科學、文化、政治領域裡頗有建樹的學者和希臘人,到了他們從來沒有去
過的地方,從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們知道了裡海並不是
海灣,而只是一個大湖泊。在此之前,無論是聲名顯赫的學者還是一般的希臘人,
對此一無所知,這不能不說是具有重大歷史和科學意義的幸事。
羅馬振興時代的傑出人物凱撒大帝,雖出身貴族之家,而自己卻是一個平民黨
人,並同和平勢力的領導者金拉氏的女兒柯爾娜結婚。
凱撒27 歲時被選為羅馬神官及軍團司令官, 31 歲時擔任國家財政大臣, 34
歲時擔任祭典、競技等公共事業按察官, 37 歲時成為法官。這時他離執政官的目
標只有一步之遙了。
在此期間,為了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援,他大量營建公共設施,其中包括組織羅
馬人為之狂熱的競技活動。他曾一次同時舉辦了320 組鬥劍比賽,使成千上萬的羅
馬城鄉居民全部捲入,併為之振奮不已。而凱撒個人的生活卻極為節儉,乃至不惜
負債累累地對平民慷慨施捨。
當他39 歲時,率領軍隊出征西班牙。在佳德斯,策馬衝到亞歷山大的塑像前,
來來回回地徘徊了好久。亞歷山大的光輝業績和傑出才能,激勵著他完成了自己的
偉業。
和亞歷山大、凱撒有所不同的是,秦始皇本人並未親自率軍廝殺疆場,但他卻
站在了更高角度上駕御群才,完成了統一天下的歷史使命。修建鄭國渠本來是韓國
的疲秦計,然而他能聽從諫議未殺水利專家鄭國,反而下令將渠修成為秦所用。為
奪得一個思想家韓非,他不惜發動一場戰爭,青年將領李信率軍伐楚、損兵折將慘
敗歸來,仍受重用。在大規模的東征中,秦始皇手上有一大批第一流的政治家、軍
事家、外交家和思想家。如李斯、姚賈、王翦、蒙恬、尉繚等人,均在秦始皇的麾
下,出色地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完成了吞滅六國的大業。
在融合人種這一問題上,亞歷山大作出了前人未有的驚世之舉:令東西民族相
互通婚。雖然他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鞏固大帝國的統一,重點在於政治,但其間也有
一種進步的、科學的思想在指導著他,客觀上促進了文明的傳播和發展。
羅馬的凱撒為加強屬州的統治,移出8 萬羅馬城市民,分別送到各殖民地區定
居,令他們與當地人通婚,以進行人種的融合,這也是亞歷山大思想的繼承和延續。
秦始皇發兵50 萬一舉攻下“百越”。面對戍守的困難,毅然改變吞滅六國的
戍守戰略,命部分將卒與越人雜居、通婚。這顯然出於政治與軍事戰略的考慮,卻
使“百越”的文明得到了發展,致使“中縣人以故不耗減,越人相攻擊之俗亦止”。
亞歷山大遠在異邦建立了很多城市、軍港,無非是出於鞏固帝國的軍事上的考
慮。而秦始皇面對當時無力徹底吞滅匈奴的現實,不顧時人乃至後人的詛咒,狠心
地築起了一道萬里長城。也同樣是出於鞏固帝國大業的軍事上的深謀遠慮之舉。
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決定國家興亡的重要軍事力量,在人類歷史長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