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但應進行“華北自主幣制”。'〔日〕野澤豐:《中國的幣制改革與國防關係》,東京大學出版會,1981年版,第251頁。'
隨後,日本陸軍省擬定了《華北幣制改革指導要領》,其基本方針是:“華北幣制在形式上雖需要使之同中國一般市制建立相當的聯絡,但應迅速排除來自華中、華南方面實質的支配關係,並進而吸收利用其資金”,把以中國新幣制為基準的“一種日金匯兌本位”作為本位貨幣。'〔日〕野澤豐:《中國的幣制改革與國防關係》,東京大學出版會,1981年版,第284~285頁。'
1935年12月10日,華北日軍制訂了《華北自主幣制施行計劃綱領案》,提出在華北設立新的金融中樞,使之與華中、華南金融相分離;建立“華北公庫”為唯一通貨發行機關並驅逐法幣,由華北自治政權與民間銀行、錢莊集資1億元,首先發行額1。33億元;由銀錢業和商界的親日分子任公庫首腦,顧問及科級職員由日本人擔任。1936年2月22日,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提出了上項計劃綱領的修正案,對華北幣制獨立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如貨幣取10進位,計紙幣5種,銅幣4種,共9種;華北公庫理事會由理事長(總裁)、理事(副總裁)、各分庫理事會代表,銀錢業公會和商會代表等組成;在冀察經濟委員會下設公庫準備委員會。當冀察政務委員會建立之後,由日軍松室孝良少將脅迫,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於1936年5月由河北省銀行在法幣之外印發紙幣。
1937年3月,偽冀東銀行也發行若干面額的紙幣及輔幣。日本的“自主”幣制活動,雖然沒有完全得到推行,但亦嚴重地干擾了中國的幣制改革與經濟發展,為其對華北實行經濟掠奪起到重要的配合作用。
(二)白銀走私與武裝走私
從日本進行的白銀走私問題,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日本蓄意破壞中國金融財政的險惡用心。在市制改革之前,日本一直在唆使日本及朝鮮浪人在華北各地掀起擠兌銀元的風潮。
1935年4月14日至5月25日,天津的中央、中國、交通等銀行兌出白銀達1682103元,北平的交通銀行自1935年6月6日至29日這20余天內兌出1629600元,使庫存銀元降到最低點。'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交通銀行檔案。'
而這些銀元幾乎全部落到偽滿及日本手中。其擠兌的主要辦法是,用中國、交通、河北等三行的1150元鈔票購兌中國銀元1000元,之後運到關外售與日本人專設的收購中國銀元的機構。
用其他鈔票也可以購兌中國銀元,其價格是,以日本銀行鈔2050元,或朝鮮金票1400元,或滿洲洋票1300元購買中國三行鈔票1000元,再以之購兌中國銀元偷運關外。就這樣,有限的中國銀元就被日本人用無限的紙幣套購而去。'《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第2輯第30冊。'
此舉既可以毫不費力地塞滿日本的腰包,又可以削弱中國的金融財政,這就是日本使勁地破壞中國市制改革的要害所在。
1935年5月22日,河北省政府在給南京國民黨當局的呈文中說,每日密送到關(山海關)的白銀約十五六萬元,北平、天津各居五分之二。'《于學忠轉報華北白銀走私情形呈行政院文》,《民國檔案》1987年第4期。'
以此而計,中方每月外流白銀約400萬元。僅1935年四五月間,秦皇島海關緝拿到的走私白銀總額達177900元之多。'千家駒:《中國經濟的掙扎》、(《中國國民經濟》)。'
其餘未能緝獲的,其數目更是驚人。
金融是國家經濟的命脈,由於日本所策劃的陰謀,平、津兩地庫存白銀幾乎被匯兌一空,中國銀根吃緊,同時又紙幣貶值。帶來物價上漲,工商業停滯,經濟崩潰。這正是日本所希望發生的混亂局面,它便於日本進一步在中國翻雲覆雨,巧取豪奪,策劃自治,吞併領土。
除上述白銀走私外,日本還進行了一系列令人髮指的武裝走私活動,對華北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這種走私活動隨著其在華北的政治軍事擴張加劇,從隱蔽的小規模的,發展到公開的集團性的武裝走私。
“走私”一詞的本來含義是秘密輸售貨物,逃避交納合法捐稅。而日本所進行的走私,是以其軍事力量和不平等條約為背景,對中國實行強迫的、公開的、大規模的、不平等的商品輸售活動,其實質無異於強制掠奪。當時在長城一線,滿載各種商品的馬車幾十輛為一隊,連同其武裝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