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三、“自主幣制”、走私與特別關稅

金融財政領域,也是日本對華經濟掠奪的另一個重要側面。

(一)“自主幣制”

30年代初期,資本主義各國競相尋找擺脫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出路。英、日等國先後放棄金本位制,實行貨幣貶值政策,築起保護性的貨幣壁壘,以此向海外傾銷商品,並防止外國商品侵入。1934年5月,美國政府透過《白銀法案》,抬高銀價,在國內外大量收購白銀,從此向銀幣國家傾銷商品。

中國當時是最大的用銀國,由於美國收購白銀,中國的銀幣便象潮水一樣湧入美國市場,從而造成國內嚴重的通貨不足,帶來經濟萎縮。南京政府曾於1934年10月設定銀輸出稅和平衡稅等專案,力圖阻止白銀外流,但沒有效果,財政情況日見險惡。

中國政府迫於財政危機而籌劃幣制改革,並向各國借款。英國在華的投資大大超過美國,英國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便積極幫助南京政府進行市制改革。1935年9月,英國政府派李滋羅斯(Frederick Leith Ross)為英國首席顧問來到中國。李滋羅斯考慮到當時英國和日本之間的特殊關係,曾多次徵詢日方意見,並於1935年6月啟程離開倫敦後,取道加拿大先到日本訪問,試圖爭取日方對於援華的協調。

日本對於中國的市制改革的態度,取決於日本總的對華戰略。削弱中國是日本的既定方針,因此,對於中國的幣制改革,日本蠻橫地加以反對。當李滋羅斯來華之際,日本外務省玩弄外交手法,宣稱:“日本是穩定東亞的力量,穩定東亞應以日本為中心而加以遂行。”在此前提之下,日本表示“尊重英國的正當權益”。'上村伸一:《日本外交史》19,第122頁。' 明白地警告英國,不要侵犯日本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李滋羅斯訪問日木之後,認為已經得到了日本的諒解。於1935年9月21日抵達上海,經過同南京財政要員的協商,英國政府宣佈對華貸款1000萬英鎊,期限35年,年息5分,以作為財政整頓和實行新幣制的準備金。經過一系列準備,國民政府代理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孔樣熙於11月3日正式宣佈中國開始幣制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廢止銀本位制,採用紙幣流通制;以中央、中國、交通(後來加上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紙幣為法幣;各種公私款項只許用法幣結算支付;禁止白銀流通,白銀收歸國有;現有流通白銀及銀幣可按規定換領法幣,以後又規定與英鎊美元等外幣的匯價,由指定銀行無限制買賣外匯。'楊蔭溥:《民國財政史》,中國財經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頁。'

這次幣制改革實現了以四大家族為中心的官僚資本對全國金融財政的統制,國民黨政府可以透過大量發行紙幣,加重財政赤字,從人民手中汲榨財富。但是,市制改革使中國貨幣得到統一,在客觀上加強了全國各地的經濟聯絡,有利於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

幣制改革純屬中國的內政問題,日本軍部、政府各方面卻紛紛發表宣告,並採取反對和阻止活動。

1935年11月8日,日本駐華使館武官磯谷廉介要求日本政府明確表示實行阻撓幣制改革的方針,必要時不惜使用武力。'《滿洲報》1935年11月11日。' 9日,日本外務省發表談話,指責中國幣制改革事先未與日方“協議”並取得合作,同時對英國對華借款表示“始終持反對之態度”。'〔日〕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1840—1945)》(下),第308頁。'

同日,日本駐華武官高橋坦對宋哲元威脅說:“白銀國有與現銀集中上海,是陷華北經濟於絕境,並阻礙日本利益。如貴方不能自動防止,則日本將以實力期其實現。”'〔日〕古屋奎二:《蔣總統秘錄》第10冊,中央日報譯印,1977年版,第73頁。'

配合其外交方面的宣告,日本加緊在華北各地實行所謂“自主”貨幣制度,以對抗和破壞國民黨政府的市制改革。其主要方案曾議定出:“1、全票方案,2、滿洲國國幣方案,3、華北統一銀行券方案”,'〔日〕《現代史資料》8,美鈴書房,1982年,第124頁。' 等幾種方案。

1935年12月8日,曾策劃偽滿幣制方案的偽滿財政部總務司長星野直樹,在《中國幣制改革與我國策的確立》一文中聲稱:“中國此次幣制改革雖在政治上引起了國內和國際重大危機,但在技術上卻不得不承認它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他向關東軍建議,日方表面上與法市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