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發了“義務兵役法”,規定凡屬15歲至60歲的男子和17歲至40歲的女子,均須服役。23日,公佈實施“國民義勇戰鬥隊統率令”,明令規定凡屬上述限定年齡內的男女國民均為國民義勇戰鬥隊員。據此,日本全國組織起來的“國民義勇戰鬥隊”隊員,包括男女老少在內,總人數竟達2800萬之多。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本土決戰的需要,日軍大本營還重新調整了戰時組織體制,撤銷了原東部、中部和西部軍司令部,成立了專門擔負本土作戰任務的5個方面軍司令部和專門負責地區警備任務的5個軍管區司令部。另外,日本還進行了三次擴軍運動,在日本本上除原有的和從關東軍調回的21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外,又新組建了42個步兵師、4個高炮師、7個獨立坦克旅、17個獨立混成旅。至6月中旬,日本在本土共有步兵53個師、25個旅、2個坦克師、7個坦克團、4個高炮師。陸軍航空兵編為3個軍,共有待攻機2100架,其它飛機1100架。海軍僅有驅逐艦19艘、潛艇38艘。至7月底,組成特攻突擊隊33個、特攻艇2593只。海軍飛機共有5200架,大部為特攻機。陸海軍總兵力最後達370萬人。但是,“這是一項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下,被迫大膽制定的人力斷難做到的計劃”。'〔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751頁。' 因為,“對新軍備部隊所需武器、器材的補充,是更為重大的、令人擔心的事情。以武器為例,當時擁有的數量同需要比起來,步槍僅及所需的50%,輕機槍為23%,步兵用火炮為28%……不足數量的相當部分,只能依靠從滿洲抽調來的以及海軍轉讓的武器,特別是有待此後至9月底以前國內預定生產的武器。”'〔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753頁。'

因此,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也不得不承認,“今後恐怕將使戰時經濟難以進行有組織的管理”。'〔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1390頁。'

所以,所謂“本土決戰”計劃原本就是先天不足的死胎,因而,它的破產也就早已註定的了。

第六編 走向勝利(1943。7~1945。9)

第三十七章 實行全面反攻,奪取抗戰最後勝利

第二節 蘇美盟軍加強對日進攻

一、波茨坦公告的發表

德國法西斯滅亡,歐洲戰爭結束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

在亞洲、太平洋戰場,盟軍已佔領硫磺島和沖繩島,並在亞洲大陸各戰場發起了反攻,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即將取得最後勝利。此時,在主要同盟國蘇聯與美英之間,美、英、法三國之間,原已存在的矛盾日益表面化,而且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如如何分享戰爭的勝利果實,如何使世界和平的安排對自己有利等問題,就成了美國、英國和蘇聯幾個大國特別關注的問題,從而迫切需要主要同盟國首腦再次聚會協商,予以適當調整和解決。

為此,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以及三國的外長、參謀長和顧問等,於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舉行會議,就一些共同關心和麵臨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的第三次首腦會議,波茨坦會議有時又稱柏林會議。羅斯福己於4月12日因腦溢血逝世,杜魯門第一次代表美國參加會議。會議進行期間正值英國大選,因此丘吉爾於7月25日返回英國等候大選結果。由於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丘吉爾下臺,新任英國工黨首相艾德禮借新外長貝文於7月28日參加了最後幾天會議。

波茨坦會議大體上可分為兩個階段:從7月17日至25日為第一階段,共開了九次會。7月26日至27日因等候英國大選結果而休會兩天。第二階段,即7月28日至8月2日,共開了四次會,在會下展開了緊張的活動和磋商。在整個會議進行中,蘇、美、英三國各有企圖:蘇聯主要考慮鞏固勝利果實,確定德國賠款數額,並讓美英承認在東歐各國建立起來的新政府和領土變更;美國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蘇聯實踐對日作戰的諾言,並確立自己在戰後世界的霸權地位;英國則力圖同蘇聯爭奪勝利果實,並設法阻遏蘇聯社會主義在歐洲的擴大與影響。為此,蘇、美、英三大國在會上與會下展開了尖銳的明爭暗鬥。但由於日本法西斯這個共同的敵人仍在遠東負隅頑抗的現實,迫使三國首腦在會上進行尖銳鬥爭的同時,也互相作了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