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傷日偽軍1000餘人,自身傷亡600餘人,並先後收復河間、高陽、安新等縣城,充分顯示了冀中軍民團結抗戰的威力。

1938年4月下旬,冀中區召開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進一步統一了冀中區黨、政、軍的領導。會後,中共冀中省委改為冀中區黨委,由黃敬任書記。

接著,又成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呂正操兼任主任。各專區成立了專員公署,健全了縣、區、村各級政權機構。5月4日,人民自衛軍和河北遊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3縱隊,同時成立了冀中軍區,軍區機關兼縱隊機關,呂正操任縱隊兼軍區司令員,王平任政治委員(8月任職),下轄第7、第8、第人第10等4個支隊,併成立4個軍分割槽,至此,西起平漢鐵路,東至津浦鐵路,北迄平津鐵路,南達滄(縣)石(家莊)公路的冀中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

在冀南地區,中共中央北方局於“七·七”事變之後即派馬國瑞等回到冀甫,組成冀南特委,領導當地人民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他們先後在南宮一帶組建了八路軍別動大隊,在趙縣、藁城、欒城一帶地區組建了抗日義勇軍第5支隊,在鉅鹿也組建了抗日遊擊武裝。特委還派遣一批共產黨員,對遊雜武裝進行爭取工作。在共產黨的影響和幫助下,趙輝樓等人也在寧晉、束鹿一帶成立了民眾抗日自衛軍。上述工作的開展,為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1937年12月中旬,八路軍第129師挺進支隊,由遼縣進入冀南地區的任縣、隆平、堯山等地開展抗日活動。部隊很快發展到三四百人,並將部分農民和收編的地方武裝組成了兩個遊擊支隊。同月,第129師組成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由陳再道任司令員,李菁玉任政治委員,於1938年1月挺進冀南,與先期到達的挺進支隊會合。他們先後在鉅鹿等縣建立了動委會,改組了南宮縣政府,收編、改編了鉅鹿、南宮等縣保安團(隊)和冀縣的部分地方勢力武裝,爭取了威縣偽軍警備旅反正。

力爭取冀南地區各色地方武裝共同抗日,東進縱隊經與河北20民軍趙雲祥部及青年抗日義勇軍團段海洲部協商,由三方各派代表參加,成立了統一戰線組織“冀南抗日軍政委員會”,陳再道為主任委員,統轄冀南各抗日部隊。軍政委員會的建立,是八路軍在冀南執行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所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

為了加強冀南的領導和軍事力量,第129師政治部副主任來任窮率騎兵團於1938年3月19日開赴冀南。

20日,中共冀魯豫省委在南宮成立,李菁玉為書記,宋任窮接任東進縱隊政治委員。3月下旬,騎兵團等部向西南挺進,相繼解放廣宗、曲周、平鄉、南和等縣城及附近廣大地區。與此同時,東進縱隊第1團向北開闢了滏陽河西岸之冀縣、新河、寧晉、束鹿等縣的廣大地區。到4月底,東進縱隊發展到2萬餘人。冀南先後建立了20餘個縣的抗日政權。4月27日,成立了冀南抗日遊擊軍區,東進縱隊機關兼軍區機關,並相繼成立了第1、第2、第3、第4、第5等5個軍分割槽。“冀南軍政委員會籌備會”(具有政權性質)也於4月間正式成立,由宋任窮任主任。至此,以南宮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據地初步建成。

三、山東人民抗日武裝起義

山東地處華北東翼,東瀕大海,西鄰冀豫,南連隴海鐵路,北接平津,津浦、膠濟兩鐵路縱橫其間。境內有泰山、魯山、沂蒙山、昆嵛山等山區,地形複雜。它是聯結華北、華中兩大抗日根據地的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對於山東地區游擊戰爭的開展,毛澤東極為關注,1937年9月25日曾指出:在山東應普遍的但是有計劃的組織游擊隊。中共北方局也號召每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

中共山東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於1937年10月在濟南秘密召開了省委會議,制定了分割槽發動武裝起義的計劃。會議要求各地黨組織迅速發動群眾,抓緊在日軍開始入侵但尚未全面佔領山東、國民黨軍潰退、人民群眾抗日情緒高昂的時機,及時領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要團結一切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起來參加部隊,並爭取和改造一些掌握在愛國人士手中的地方武裝。省委決定,各地武裝起義後,可用“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或“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的名義。山東各地黨組織,根據省委會議精神,深入進行了政治動員,派代表到各地去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為發動抗日武裝起義,進行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1937年10月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