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

隨後下金陵之後,馬氏投了許多錢,在許多作坊裡面,都佔了不少的股……比如紡織作坊,絲綢作坊,印染廠,被服廠等等。

如果僅僅從身價考慮,馬氏差不多是大明最大的豪商。

無論掌控的工匠數量,還是產業規模,甚至是獲利,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只是馬氏不太在意罷了,外人也不敢跟皇后娘娘算賬。

現在張希孟提出了設立食鹽商行的設想,孫炎很輕鬆就明白了其中的厲害之處,甚至要拍案叫絕了。

宋濂看著他躍躍欲試,就笑道:“孫炎,你給大傢伙解惑吧!看看張相的良苦用心!”

孫炎笑道:“宋學士,其實這事情不難猜,只是一般人想不到罷了!你說說皇后娘娘的被服廠,生產那麼多軍服,好在哪裡?”

宋濂微微皺眉頭,思忖少許,他也明白過來,“皇后娘娘的被服廠,自然是要計算收支的。要採買布匹棉花,要給工人發錢,還要維持經營,著實是很不容易,堪稱利國利民。”

孫炎笑道:“那若是像以往的官營作坊,或者乾脆讓兵部衙門來弄,情況又會如何?”

宋濂凝重道:“讓衙門負責,工人就要服徭役,工錢未必有多少。需要的布匹棉花直接徵用,百姓又會受損。他們不算細賬,貪墨浪費,不可避免,生產出來的戰襖軍服,也未必妥當……”

孫炎大笑道:“沒錯,這不就是設立食鹽商行的目的嗎!”

宋濂微微沉吟,突然一撫掌,忍不住笑道:“對!沒錯!商行就要僱工,要給百姓開工錢。一直以來,專門產鹽的灶戶就不必生生世世,一直產鹽了。他們的日子可以過得好一些。張士誠就是鹽工出身,倘若用了張相這個辦法,只怕張士誠也不會揭竿而起啊!”

灶戶就是煮鹽的鹽戶,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世世代代,靠著煮海產鹽度日。

而到了元朝,以鹽運使衙門負責管理生產食鹽,元廷官吏從灶戶手裡以低廉的價格,徵收食鹽,轉手賣高價。

灶戶所得很少,只能艱難度日。

後來元廷開河變鈔,造成寶鈔價格暴跌,辛辛苦苦煮海產鹽,一鍋鹽換不來倆饅頭,灶戶紛紛逃亡,許多灶戶加入了紅巾軍。

他們也就是張士誠手下的鹽丁。

如果大明繼續秉持鹽運使衙門管理的模式,繼續讓灶戶世代煮鹽,有朝一日,鹽工逃亡,嘯聚山林,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改成了商行,商行就要出足夠的工錢,才能招募到工人……而且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商行更願意用曬鹽的方式,順便還能推動新技術使用。

至於使用曬鹽法,少用的鹽工,那就更不是問題了。現在的大明朝,缺人的地方可不少,隨便去中原,北平,甚至是嶺南,都能比當灶戶好百倍!

如此一來,世襲灶戶的弊端,也就輕鬆化解了。

“食鹽商行按照規矩,向稅務部納稅,財稅盡數歸於國庫,這個問題也解決了。”孫炎又道:“食鹽商行,給都司一半乾股,分紅自然可以用來籌建烽火臺,加強邊防,至於剩下一半,獻給天子,等於將邊軍掌握在陛下手裡,不至於出現藩鎮,也不會不聽號令。當然了,若是陛下仁慈,也可以從內帑撥出些錢財來,幫助修建烽火臺。我想張相是不會反對的。”

張希孟笑容含蓄,“我這個辦法,其實還有些問題,畢竟商行的利益和都司還是不一樣,他們能拿出多少紅利,幫助修烽火臺,也不好說。我的想法是陛下和都司聯合拿出些乾股,賣給商人,從商人手裡籌措一筆錢,都用來加強邊防。而踴躍購買股份的,也相應獲得優先採購食鹽的資格。”

張希孟從容不迫,把原來開中法的缺點都給避免了不少,還把優點發揚光大了。

尤其是避免了財稅混亂的問題,稅務部該得到的那一份,半點沒有損失。

如果是還有問題,那就是股份的分配,都司能不能拿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給內帑,還是交給國庫?

這些事情肯定還有的爭。

但是不管怎麼爭,這個食鹽商行運作起來,產生源源不斷的紅利……大約著各方也不會像對待開中法那樣,直接一廢了之。

張希孟花了幾天時間,討論這個升級版的開中法,太子朱標全程參與,漸漸的,他也弄懂了張希孟的設想。

朱標欣欣然,給父皇母后寫信……在信中,朱標不遺餘力讚美師父,把張希孟誇得和一朵花似的,師父的高明,無與倫比,古代賢臣,沒有一個能比得上。

朱標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