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步的線索、形狀以及相對的年齡。同時,鑽井技術本身也有了重大進步。人們能鑽得更快更深,而且能得到更多的資訊。因此,石油勘探的潛力擴大了。1918年,最深的油井是6 000英尺,到了1930年,最深井達到1萬英尺。最後一個發揮重要作用的因素是運氣。20世紀20年代,好運氣肯定起了作用,否則,如何解釋美國在那10年發現了那麼多石油呢?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發現是在洛杉磯南部長灘附近的訊號山。這座小山高約100多米。當地印第安人曾在山頂向海中的卡塔利娜島發訊號。後來,這座小山成了房地產開發商關注的目標。1921年6月,當殼牌公司的1號鑽井開始在此地開鑽時,它正被分割成一塊塊住宅用地。石油的發現使人們蜂擁而來。許多還沒蓋房的地皮被轉手賣來賣去。這些地塊都很小,從而使高聳的密密麻麻的井架一個挨一個,相互交錯。有些鑽探者心急火燎,竟同意給地產所有者50%的土地使用費。連一座墓地裡所埋葬的死者的親屬也因為從墓地下打出了油而獲得一筆錢。充滿信心的投資者們甚至認為他們在那些還沒開鑽的油井上購買幾股股票就可以致富。訊號山後來被證明是如此富饒多產,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一些投資者確實賺了大錢。 。 想看書來

第十一章 從短缺到過剩:汽油時代的來臨(7)

訊號山僅僅是洛杉磯地區大量石油重大發現中最富戲劇性的一個。這些新油田的發現,使加利福尼亞州在1923年成為美國產油量最高的州,其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4。儘管如此,對石油短缺的憂慮仍然普遍存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甚至在那一年警告說:“本國的原油供應,正在迅速地枯竭。”但也正是在1923年,美國原油產量10年來第一次超過了國內需求。

大亨

亨利?多爾蒂在石油界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戴著一副大眼鏡,留著一臉鬍子,看上去更像個教授而非殷實的商人。但是,他確是20年代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他控制著包括“城市服務公司”在內的一大批公司。有一位作家把他稱為霍雷肖?阿爾傑①小說中的那類人物。這種描寫是恰當的。多爾蒂9歲就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街上賣報,12歲輟學。他有一次解釋說:“我上學不到10天,就對學校恨之入骨。”但是,透過艱苦奮鬥、頑強努力、進夜校補習以及在機械工程方面的訓練,他出人頭地,成為150多家公司的董事。他的帝國由為各大都市地區服務的煤氣和電力公用公司組成,所以取名為“城市服務公司”。他的一個公司在堪薩斯找天然氣時打出了石油,於是多爾蒂又迅速打入石油界。

作為一個祖獷而富於創造性的商人,多爾蒂從不向對手讓步。他還是個獨立思考者,喜歡在石油界獨樹一幟。他認為石油業目前的這種生產方式對其未來是個威脅,必須改變。他一口咬定“捕獲原則”業須廢除。

自賓夕法尼亞西部發現石油後,“捕獲原則”一直通行於石油行業,並基於英國關於遷棲禽獸的普通法,一再為法院所認可。一些地產所有者向法院抱怨說,他們的油被鄰居抽走了。法院的回答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由於這一原則,美國各地的採油者都爭先恐後地搶在鄰居之前將地下的油採光。這種原則助長了濫採,併為每一次發現新油田之後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火上澆油。

多爾蒂堅信,“捕獲原則”導致井架林立和高速出油,從而過早地耗盡油田的地下壓力。結果呢本來可以開採出的石油卻因缺少足夠的壓力而留在地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已使多爾蒂認識到石油的重要性。現在,他擔心這種野蠻而荒誕的濫採會使美國在未來的戰爭中處於何種局面。

當卡爾文?柯立芝避過茶壺山風波於1924年當選美國總統時,他可以關心石油問題了。他響應老朋友亨利?多爾蒂的呼籲,成立了“聯邦石油儲備委員會”,對石油工業的情況進行調查。這位注重節儉的總統解釋說,浪費性的生產方式威脅到美國的工業、國防和安全地位。

聯邦石油儲備委員會的調查結果使多爾蒂的觀點越來越受支援。儘管美國石油學會宣稱石油行業中的浪費是“微不足道”的,但調查委員會反駁說,天然氣不僅是一種商業價值較低的商品,它還提供了將石油推上地表的地下壓力。濫開亂採造成天然氣洩漏,喪失了不可或缺的壓力,結果使大量石油留在地下無法採出。

多爾蒂在認識濫採會破壞儲量方面比同行們更有遠見,但是他大大低估了發現石油新資源的可能性。他在1924年寫給柯立芝總統的一封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