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自己打擊朋黨十多年,居然還有人如此大膽,做出這樣明顯的黨護之舉。皇帝的怒火升騰到了極點。他當面把張廷玉痛罵了一頓,把張趕走之後,他仍不解氣,花了一天時間,親自繕寫了一篇上諭,公佈天下。上諭中說:

今日黎明,張廷玉即來內廷,此必軍機處洩露訊息之故。不然,今日既可來,何以昨日不來?

……張廷玉立朝數十年,身居極品,受三朝厚恩,而當此桑榆晚景,輾轉圖維,惟知自便。未得則求歸自逸,既得歸則求配享叨榮,及兩願俱遂,則又視若固有。意謂朕言既出,自無反汗,已足滿其素願,而此後再無可覬之恩,亦無復加之罪,遂可恝然置君臣大義於不問耳。朕前旨原謂配享大臣不當歸田終老,今朕憐其老而賜之歸,是乃特恩也。既賜歸而又曲從伊請,許其配享,是特恩外之特恩也。乃在朕則有請必從,而彼則恬不知感,則朕又何為屢加此格外之恩,且又何以示在朝之群臣也乎。試問其願歸老乎?願承受配享恩典乎?令其明白回奏。

……今日張廷玉之早來,則其情形顯然,朕為天下主,而今在廷大臣,因師生而成門戶,在朝則倚恃眷注,事事要被恩典,及去位而又有得意門生,留星替月,此可姑容乎?

……朕嘗謂大臣承受恩典,非可濫邀,若居心稍有不實,則得罪於天地鬼神,必致敗露。張廷玉一生蒙被異數,即使詐偽亦可謂始終能保。乃至將去之時,加恩愈重,而其所行有出於情理之外,雖欲曲為包容,於理有所不可,豈非居心不實之明效大驗耶?天道之顯著如此,為人臣者,其可不知所儆惕乎?可不知所改悔乎?

這道上諭講了這樣幾層意思。

一、既批准退休,又配享太廟,這是非常隆重的恩典。張廷玉理當親自前來謝恩,即使衰病不堪,也應該強撐病體而來。張之不來,明顯是視此“莫大之恩”為他應得的,是先皇許下的,與當今皇上沒有關係。當今皇上既然下了保證,那麼今後必有反汗之理,自己從當今皇上處所得到的好處也就到此為止,今後彼此漠不相關了。

二、張廷玉要求皇帝下保證書,明顯是信不過皇帝。這是皇帝生氣的最主要原因:“夫張廷玉之罪,固在於不親至謝恩,尤在於面請配享。”

三、張廷玉急於求歸,是對新皇帝沒有感情,“恝然置君臣大義於不問”。張廷玉之請求退休,在沒有龍鍾之前。可見他視自己的進退出處比朝政重要,對皇帝不夠忠誠。在為官一世,“貲產足贍身家”的情況下,以“容默保位為得計”。

四、張廷玉頭一天不能親來謝恩,第二天卻早早跑來,“此必軍機處洩露訊息之故”。由此他想到汪由敦是張廷玉舉薦來代替自己任大學士之位的,汪因此加以回報,這是明顯的結黨營私行為。他說,張臨走前在皇帝身邊安插親信,“留星替月”,實在陰險。

這道諭旨徹底撕破了乾隆對張廷玉“優容”的面紗,露出了隱藏多時的獠牙。張廷玉被嚇得六神無主,在回奏的摺子中極儘自責地說:“臣福薄神迷,事皆錯謬,致幹嚴譴,請交部嚴加議處。”

按照皇帝所列四條大罪,不但張氏被罷官丟爵在所難免,身繫牢獄加以窮追也未可知。一旦興起大獄,則牽連張黨眾人,完全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天下的政治風潮。不過皇帝不想在此時搞一個全國性運動。

接到張廷玉言辭卑切的回奏,怒氣有所發洩之後,他又釋出上諭說,自己一直努力包容張廷玉,這次嚴旨斥責張廷玉,主要為打擊結黨之習,並不是真要打倒他個人:(張廷玉與軍機大臣通訊息之事)如果嚴訊,一定水落石出。但朕即位以來,一直包容張廷玉至此,何必因此興起大獄。但是此事不可不辯明,為何?因這關係到植黨營私的大問題……朕是何如主而能容大臣們如此植黨樹私?此等伎倆竟然敢在我面前擺弄?張氏馬上就要退休,我再包容他一次也不難,但是我不把這件事講明白,他不但不知我保全他的深恩,還一定以為我中了他的計謀……如今張廷玉既然已經認錯,我念他畢竟是三朝老臣,不想加以大罪。

不過,既然撕破了臉皮,皇帝索性把十幾年來對張廷玉忍住沒說的話都說了出來,他直截了當地指出,張廷玉實不當配享太廟:“試思太廟配享,皆佐命元勳,張廷玉有何功績勳猷而與之比肩乎?”……張廷玉所長不過是勤快謹慎,當了一個好秘書。鄂爾泰尚有平定苗疆之功,張廷玉實在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記錄。

把張廷玉弄得灰頭土臉、名譽喪盡之後,皇帝筆鋒一轉,又說,雖然張廷玉不配配享,但是他做皇帝,向來仁至義盡,只許別人對不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