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姑娘當然也不會有兇險,老太太既然能罩著太爺爺,也就能罩著她。關老道聞聽潘大姑娘一個人時,他面露喜色,是想這不是自投羅網嗎?但轉念一合計,他又灰了心,只要母親在這兒摻和,別說一個太爺爺和一個潘大姑娘來,就是十個二十個來,跟串門又有什麼分別呢?老太太和太爺爺當時聞聽潘大姑娘是一個人來的,心裡都不禁一緊,他們是沒想到她的膽子真夠大的,情況不明就敢往裡闖,太爺爺自然是很感動,內心就一股暖流開騰,老太太對潘大姑娘此舉也是敬佩萬分。
沒了性命之憂,看上去潘大姑娘就吃得無所顧及,實際上她那顆心還是懸著的,她知道是因為老太太在,太爺爺才會轉危為安,她也才沒涉身兇險,而她也正是奔著老太太才來的,可身在“大刀會”時間久了,萬一再有個什麼意外咋辦?很多事情都殊不可料,所以潘大姑娘吃著吃著,就忽然用腳踢了一下太爺爺,然後放下筷子,客套著說吃飽了,起身抱拳就要告辭,老太太也許是戀著乾兒子,說啥也不讓走,讓坐一會兒再說說話,太爺爺也就不好意思起身了,潘大姑娘也只好又坐了下來。
三個人說著話,這天色就快亮了,一旁的關老道挺不住了,對老太太說:“娘,讓他們走吧,這天馬上就亮了!”老太太明白兒子的意思,人多眼雜,萬一誰看見了楊玉紅和潘大姑娘從“大刀會”走出去,報告給了日本人,那麻煩可就來了,所以她也就沒再挽留。老太太讓關老道把兩個人的馬和槍都還給他們,關老道就照辦了,但她還是不放心,非要親自送兩人出鎮子,關老道沒辦法,就派了四個弟兄,套了輛馬車,護著老太太一起去。太爺爺他們出了門後,關老道就把院子裡的所有人集合了起來,下了道死命令,誰要把楊玉紅和潘大姑娘的事透露出去,他就殺了他的全家。
送到鎮子外面,老太太叮囑太爺爺和潘大姑娘要保重,潘大姑娘在馬上抱拳道謝,太爺爺卻非要下馬再磕個頭,老太太攔著沒讓,就調轉馬車回去了。天色灰濛濛的,一直目送著馬車消失在鎮子裡,太爺爺和潘大姑娘騎馬站在那兒都沒動,他們互相看了看,一時間不知說什麼好,經過這麼一番生死患難,兩顆心無疑已經離得很近了,恐怕就隔那麼一層窗戶紙了。還是潘大姑娘先開了口,卻沒說關鍵的,只是向太爺爺簡單交待了一下太爺爺被抓走後的情況,潘大姑娘估計這個時辰柱子也就剛到山上,所以兩個人就打馬直奔七星峰。
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言語裡少了些許客氣,多了幾分親暱,自是不必言說。太陽昇起三竿了,他們也到了七星峰的山腳下,可剛打馬進了山,就看見柱子騎著馬,王老疙瘩率眾人步行迎面趕來。太爺爺他們下山救柱子的當天上午,來七星峰會合的另兩組弟兄也到了,他們一路上倒沒發生什麼事,只不過是遵守了約定而已,而那個在受傷姑娘掩護下脫身的弟兄,因找不到太爺爺他們,也就回了七星峰。大家得知柱子被救了出來,都很高興,就盼著太爺爺和潘大姑娘能早回來呢,誰想只盼回了一臉憔悴的柱子。
等柱子說出太爺爺為救他們,被關老道抓了去,大傢伙就有點兒傻了,被關老道抓走,那跟被日本人抓走沒啥區別,潘大姑娘隻身去闖大刀會,夠仁夠義,可那不也是去送死嗎?儘管想著按潘大姑娘的安排,儘快趕下山去埋伏也無濟於事,多半是白忙乎,可眾人還是不敢怠慢,王老疙瘩也是心急火燎的,畢竟是和太爺爺一起創的業,兄弟情份就擺在那兒呢,他讓幾個弟兄趕緊做了飯,又吩咐其他人收拾了家當,等都扒飽了肚子,全班人馬就急匆匆趕下山來。
眾人見了太爺爺和潘大姑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當然他們有的認識潘大姑娘,有的不認識,可兩人明明就到眼前了。弟兄們紛紛驚喜地喚著“大哥”,就圍了過來,太爺爺便也高興地點頭,可荒山雪嶺,不是敘別情的地方,再說,她也聽潘大姑娘分析過,鬼子兵很可能會搜山的,萬一趕這個時候摸沙鍋來咋辦?,此地不能久留。太爺爺就和大家商議了一下,決定馬上起程奔馬架山,這時潘大姑娘又建議別走他們剛才來的路,繞一下走別的方向,她怕一下山會迎頭碰上鬼子兵。
兩天的風塵僕僕,太爺爺他們終於到了馬架山。那座山不大,山勢也算不險峻,在那一帶,根本不是歷來山匪的首選之所,這也正是潘大姑娘的用心所在,既然山匪都沒看好這座山,那日本人就更不會把它放在眼裡,所以潘大姑娘才把自己闖蕩多年的“家底子”——那些槍支彈藥和金條,都埋在了這山上。其實,潘大姑娘也沒想把馬架山當作大本營,說“驛站”也好,“行營”也好,反正就是個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