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劉邦用心良苦地確立蕭何的重要性,主要目的便在於此。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47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無為而成。”

天下的道理在順其自然,能知自然之理的,不須出戶便可以知天下。天道也必合乎自然,能知自然之理的,不須探視窗外也可知天道。離開自然之道較遠的,所能明瞭的道理必較少。

體察大道的聖人,不用遠求,便可探知天下之理,不用觀察,也可以說出事物的本質,不必親自去作,也可讓萬物自化而觀其成。

古人所說的識時務者為俊傑,便也在說明這層道理。武將鬥力,文官鬥智,即使以智謀見稱的韓信,在這方面仍不若張良、陳平及蕭何。這大概是他自矜其力,無法體認自然中陰陽雨睛、春夏秋冬的變化,才使自己走入了一“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

有權者愈需要權力來保護自已,對權力最不安的人,經常便是擁有最高權力的人。明白這層道理的人,才是最勝任的NO.2,否則功高震主,必亡其身。

張良自始至終,均受劉邦的重用及尊敬,陳平缺點雖多,卻極得劉邦信任。而曹參歷經百戰,身創傷七十餘處,功勞仍不及不出戶、不窺牗的蕭何,道理也在於此。

劉邦大傳……第三章 征伐匈奴

第三章 征伐匈奴

為儘快掌握敵情,劉邦偕同陳平與樊噲的先鋒軍團,到平城東南十餘里的白登山登高鳥瞰。冒頓立刻發動匈奴各部落遊牧騎兵四十餘萬,將白登山圍住。並派遣特支隊切斷平城方面的馳援。

匈奴的興起和威脅

處理完功臣的分封和獎賞,劉邦便離開洛陽,再入關中,並返回漢王時期的臨時京城——櫟陽。

劉邦的家屬都在這裡,他除了探望自己的妻子和兒女,更須拜見父親。楚漢相爭期間,劉太公吃盡了苦頭,如非項伯救助,恐怕連命都沒有了。如今劉邦貴為皇帝,對太公也應有所安排。

因而,劉邦諭令尊太公為太上皇。

探望家屬及尊奉太公,都是輕鬆愉快的工作,但這時候的劉邦心裡並不若表面的好整以暇,有件危險而艱難的工作,正等待他緊急處理。

這便是北方異族——匈奴的威脅。

劉邦將韓王信遷移至晉陽,主要便在對匈奴南侵事件表示嚴重關切之意。

匈奴原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戰國末期趁中國諸侯內鬥正盛、無暇北顧之際,逐漸南侵。尤其趙國北方,曾受嚴重威脅,幸賴名將李牧經營有方,阻擋住了匈奴對中原文明的威脅。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忙於國內的治理工作,無暇顧及邊防,匈奴於是更為猖狂,數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