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劉邦便請教張良:

“那現在怎麼辦才好呢?”

張良:“陛下平生最討厭的,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的,是哪一位呢?”

劉邦:“就是那個管財政、會錢糧的雍齒。這傢伙早年曾背叛我,又經常故意侮辱我,惹我生氣。好幾次,我都想殺他,但因為他的能力強,也建立了不少功勞,所以才一再原諒,不忍心處罰他。”

張良:“那現在趕快先封賞雍齒吧!這些部屬便能夠放心了!”

於是,劉邦立刻舉辦酒宴,晉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當場囑咐宰相、御史等,儘快評審每個人的功勞,以為晉封的依據。

酒宴結束後,群臣皆高興地表示:

“連雍齒都封為侯了,我等還會有什麼問題呢?”

張良自然不認為封賞速度太慢真會惹出叛亂來,否則不待劉邦問起,他也早會提出警告的。

只是劉邦急著晉封自己人和劉氏子弟,的確會造成未分封部屬的不安,影響工作效率,所以他趁著這一機會給劉邦提醒和建議。

當然,晉封雍齒對安定人心的確是一帖很有用的妙方。

評定功勞,蕭何第一

在徹底加班趕工下,分封作業總算順利完成,劉邦終於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工作是評定“元功”,也就是評定功勞的排行榜。當時分封是以爵位及食邑為主,和職務及官祿有關,而“元功”主要在榮譽方面,此外自然也附帶獎賞,如同現代的記功、嘉獎和獎金。

被提上競爭排行榜的共有十八人,包括蕭何、曹參、張敖(張耳子,繼承其父之功勞)、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復、蟲達等人。

大部分將領認為晉封時曹參食邑最多,理應獲得排行第一,因而均表示:

“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餘傷,攻城掠地,計功簿上功勞最多,理應排行第一。”

劉邦笑而不表示意見。

關內侯鄂千秋獨排眾議,主張蕭何排行第一。

劉邦問其故。

鄂千秋答道:

“曹參雖有野戰攻城掠地的功勞,但這一切只能算一時的功勞。蕭何的功勞,卻是長期的,影響上自然更大於曹參。

“想想看,陛下和楚軍相峙五年之久,損傷無數軍隊,有幾次甚至被逼得不得不撤退逃逸,蕭何卻不斷仍由關中為陛下補充軍力,常達數萬之眾,讓我們能重振軍威,屢敗屢戰。

“有好幾次陛下糧食斷絕,全軍處飢餓狀態,有崩潰的危險,蕭何立刻由關中轉運糧食,永不休止的提供,保持我們的戰鬥力。

“陛下數次敗亡于山東(指中原)地區,蕭何卻以全關中為陛下作後盾,此乃萬世之功也。

“今日,即使沒有曹引數百次的功勞,漢軍仍然可以擊敗楚軍,但沒有蕭何,情況可能完全不一樣了,怎麼可以拿曹參的一時之功,和蕭何的萬世之功相比呢?

“依照臣下的意見,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劉邦非常稱許鄂千秋的看法。於是以蕭何之元功排行榜第一,特賜以可帶劍上殿、入朝不必跪拜的特殊尊崇。

劉邦更公開表示:

“我聽說‘推薦賢臣的人更值得受上賞’,蕭何雖有大功,但如果沒有鄂君的推薦,功勞也無法如此彰明瞭。”

於是再追加鄂千秋的食邑,並封為安平侯。

為確定表示蕭何的功勞第一,劉邦在當天下令加封蕭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並追加蕭何食邑二千戶,和曹參、張良並列為萬戶侯。

由於蕭何一直未參與前線戰事,他對戰局的影響力是透過劉邦發揮出來的,參與作戰的官兵很難感覺他的重要性,他的功勞的確只有劉邦和幕僚後勤人員最清楚不過。因此,劉邦如果過分強調蕭何的功勞,必遭到這些前線將領們強烈反彈。

劉邦到底是個聰明人,身旁更有張良、陳平這兩大超級天才為之謀策,所以他採用了這種逐步讓人接受的方法,以突顯並確認蕭何的重要性。

先是功人和功狗的辯論,設定蕭何在功勞評鑑上的位置,再拿他和武將中的魁首曹參相比,並透過鄂千秋的說明,由劉邦肯定戰場上的功勞只是一時,經營後方穩固國力才是萬世之功。

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戰時武將的表現固然重要,但天下太平以後,文官的經營功能更值得重視,也只有文官功能被肯定,制度也才能發揮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