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來,臺灣積體電路公司一群30出頭的員工,從平地搭起一磚一瓦,在貧瘠的土壤中,栽起成蔭大樹,以全世界第一家專業代工半導體公司出現(不生產自己產品,設計公司拿圖樣,請臺灣積體電路公司生產),創新產業競賽、撼動競爭規則。臺灣積體電路公司,讓臺灣的半導體業首度在國際揚名。催生者、領航者、運籌帷幄者,始終都是這位沉靜的董事長——張忠謀。

今年67歲的張忠謀,是亞洲薪水最高的經理人之一,年薪加紅利超過100萬美元。他領導的企業——臺灣積體電路公司,1997年銷售額為13億美元,盈利5.35億美元,是全臺灣最賺錢的企業。

半導體,從電話到冰箱,從宇宙飛船到衛星,無所不在,是電子產品的心臟。半導體市場快速成長,至公元2000年,產值將達3000億美元,被譽為世紀金礦產業。世界各國競相投入此產業,白髮、沉靜的張忠謀,正在默默建構半導體王國,採掘此世紀金礦。極少公開露面的張忠謀,以長遠的思考、宏觀策略,以及細密的執行力見長,在國際科技產業界舉足輕重。

張忠謀領導四家高科技公司——臺灣積體電路公司、世界先進、慧智、美國晶元科技。在張忠謀的企業版圖中,還除了旗艦——臺灣積體電路公司是世界半導體業裡第一家專業代工的公司外,有很多“唯一”。在臺灣的半導體公司,都由美日轉移技術,世界先進是唯一技術自主的公司,而且更遠在美國矽谷。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說:“企業必須選擇一套與眾不同的策略,才有持久的競爭力。”張忠謀正是這一言說的體現者。

出了臺灣,更能發現他的聲譽及影響力。

美國《商業週刊》指出:“臺灣積體電路公司改變了產業遊戲規則(沒有自己產品,只幫別人代工),半導體產業史上會記載他一筆。”

◇讓對手發抖

張忠謀與半導體淵源深厚,40年前,張忠謀與半導體開山始祖摩爾(GordonMoors,英特爾創辦人)同時踏入半導體界,與積體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JackKilby),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那一年,他正好27歲,是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

在60、70年代的臺灣,絕大多數人還沒聽說過半導體。隔著太平洋的張忠謀,已在指揮世界第一大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公司,開疆拓土,痛擊競爭對手,英特爾、摩托羅拉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掀起全球半導體大戰,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1974年5月號的電子雜誌,這樣描述當時43歲的張忠謀。

張忠謀在他德州儀器1…4世紀的歲月,正是半導體百家爭鳴、動輒風雲變幻之際。有企業如流星,一閃而逝,有企業盛極而衰,更多企業虎視眈眈,乘勢而起。張忠謀運籌帷幄,縱橫脾睨。1972年,他接下全球半導體業資深副總裁職位,德州儀器交給他“世界第一”的冠冕,他自始至終緊緊握住,絲毫不給別人覬覦的機會。

當時半導體是新興行業,產業混沌,沒有資料,沒有先例,全靠他的判斷力和洞察力匯成策略,再以此建立克敵制勝的團隊。現今他的部屬分散於世界各地,有的在矽谷、有的在歐洲、有的仍留在德州,但談起那段和張忠謀一起打拼、橫掃敵軍的日子,仍覺得那是他們生命中的高潮,至今難以忘懷。“他設定高標準,也對你有高期望。”後來任英特爾副總裁的卡登說。

在德州儀器,張忠謀學習到國際公司的管理經驗,這對後來創辦臺灣積體電路公司很有幫助。臺灣積體電路公司成立後,就採用國際公司的架構,例如財務制度移植自飛利浦、人事制度移植自德州儀器。

因為有在德州儀器的經驗,使他日後堅持專業管理人的原則,在臺灣眾多家族企業中,風格獨特。他會為員工福利向董事會力爭,例如臺灣積體電路公司一成立,就決定撥出利潤的20%作為員工的紅利,董事會猶豫,經他力爭才同意。當經營層沒有盡力,業績不佳時,“他也會全力承擔責任,尤其不會偏袒部屬,讓投資者放心。”一位資深主管說。

更由於國際大企業嚴格的洗禮,張忠謀更有著堅強的毅力。“你知道,有問題,他都會守那裡。”臺灣積體電路公司董事張安平記得,7年前,他和張忠謀一起去談判,從下飛機開始,談到凌晨3點鐘,紅著眼睛,近60歲的張忠謀依舊不放棄查證每個數字,仔細問每個問題。

◇不做第二

訪問張忠謀的過去,是一大困難,他可以天南地北,談歷史、談科技、甚至談文學,惟獨不善於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