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有自己異於常人的市場嗅覺,他恪守著“走到市場中去,體驗鮮活的市場需求”。今天來看郭廣昌的市場運作手段,其特點總結起來就是:“能買的不租、能租的不建”,也就是利用現成的東西。儘管自己也是白手起家,但正是遵循著這個規律,他在10年間使自己的版圖成幾何級數增長。
1993年,“五虎上將”中的汪群斌、談劍、範偉陸續加入復星。郭廣昌將公司為元祖作市場調研和代理房地產積累起來的“第一桶金”,悉數投入到了基因工程檢測產品的開發上。國家正在復甦,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但是萬事開頭難,誰也不知道該選擇什麼專案,選擇的專案是不是曇花一現。
第47節:初露崢嶸:廣信科技諮詢公司(9)
在最初創業的幾年裡,郭廣昌並沒有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了雙眼。他意識到,現代醫藥必將是新世紀市場競爭的必爭之地,而一開始就定位為“科技諮詢”的廣信當然不能只說不做,現代高科技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生物工程。在賺到1 000萬元之後,他最終確定把基因工程作為公司下一步的構建主體,而現代生物醫藥這個科技含量極高同時風險也極大的高科產業方向將是公司的主攻方向。
範偉和汪群斌的及時加入為復星的這個選擇提供了技術後臺。學遺傳學出身的範偉是典型的學者,他專注於生物製品的研究,在復旦的時候就經常泡在實驗室裡,郭廣昌用醉生夢死來形容範偉對實驗的痴迷。
在郭廣昌的力邀下,範偉帶著自己對生物醫藥最新的研發技術來到了公司。他不僅帶來了技術,還帶來了一大批資源。實驗中碰到的技術難題,透過範偉的學術關係網群策群力,為復星創造了無形的價值。郭廣昌深知這一點,他在進行市場推廣的過程中總是謙虛地說自己“一無是處,幹著剝削壓榨他人的勾當”。實際上,做市場推廣一點不比藥品研發輕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市場的把握決定了藥品研發的方向。
郭廣昌對市場的精確把握來源於他事必躬親的實踐精神。走到市場中去,親身體會市場需要什麼,這是郭廣昌擁有獨到眼光的基石。“天才的詩人,他的第一聲啼哭也不會是一首好詩。”同樣,再獨到的眼光都不是一日之間練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市場的磨鍊。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郭廣昌對市場的把握又何嘗不是一種藝術?
他把高起點、高投入開發與中國人相關疑難雜症的基因工程新藥作為企業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產品的追求。
除了範偉和汪群斌的研發能力,鮮為人知的是,梁信軍學的也是遺傳學,他和汪群斌還有範偉都是1987年進入復旦大學的,比郭廣昌低兩屆。梁信軍和郭廣昌作為復星最初的搭檔,對市場的開拓是公司生存下去的首要任務,因此梁信軍的專業知識反而沒派上用場。
等到復星決定向生物工程進軍的時候,梁信軍已經和郭廣昌一起,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了好多年,丟掉市場去做實驗顯然不是明智之選。更何況,此時的郭廣昌在市場把握上缺不了梁信軍這個左膀右臂。
也正是因為梁信軍在遺傳學業內有很多老朋友、老同學,郭廣昌也藉機瞭解了更多關於這方面的市場動態。眾所周知,一種經濟形態開始復甦時,最活躍的肯定是意識形態。早在別人聽任市場擺佈,因為滯後性而跟不上市場步伐的時候,接受過高等教育又在商海中鼓浪弄潮的這批人是最容易領先市場、發現商機的。
第48節:初露崢嶸:廣信科技諮詢公司(10)
電影《大腕》的故事情節就是馮小剛和一幫朋友在飯桌上聊天聊出來的,同樣,郭廣昌對生物工程和醫藥領域的關注也是從一次飯局開始的。當時,復星還在代理房產,生意非常興隆,梁信軍就請了一些以前在復旦讀書時的好朋友吃飯,郭廣昌也參加了這次聚會。
席上,心情不錯的郭廣昌喝了些白酒,俗話說,酒後吐真言。喝得有點暈乎的郭廣昌和在座的那些朋友們高談闊論自己對經濟大勢的看法,大有指點江山的意味。而當時在座的好幾位就丟擲了“生物工程”這個概念。
郭廣昌一下子被這個充滿了科技色彩的詞彙吸引住了,他一言不發,靜靜地聽他們討論這個學科在國外的尖端性。郭廣昌一聽就是一個小時,酒席散去之後,“生物工程”和醫藥深深地烙在了郭廣昌那顆“不安分”的心裡面了。
廣開分號,獨佔鰲頭
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1995年,復星的幾位研發人員在範偉和汪群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