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集 創新浪潮(1)
長江三角洲的變化翻天覆地,但未曾改變的是人們對創新的執著追求。因求變起步,靠創新立業是很多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真實寫照。
萬里長江一路東流,到了下游江面豁然開闊。每年接近1萬億立方米的流量,承載著比上游和中游更多的往來船隻。
長江匯入東海之前,攜帶的泥沙沉澱淤積成一個扇形的平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面積約為4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
豐沛的長江之水哺育了長江三角洲的先民。這裡曾經發現了7000年前人類種植的稻穀,從那時起,農耕經濟在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上不斷髮育。
農業的進步為長江三角洲手工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動力。6000多年前的人們用動物骨頭製成用來耕地的骨耜,隨之而來的是陶器燒製、土木建築、絲綢紡織等手工製造技藝的出現和日臻成熟,這些技術又促進了農耕經濟的繁榮,所以長江三角洲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
長江三角洲手工製造業的優勢一直延續了幾千年。從《話說長江》到《再說長江》的20年間,臨江靠海的地理優勢讓歷史機遇再次降臨這裡,長江三角洲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製造加工業基地。
揚中島是長江中的第二大島,總面積332平方千米,它位於長江三角洲的西部,與鎮江、常州、揚州和泰州隔江相望。曾經以單一漁農經濟為主的揚中島今天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工程電器島,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的電力電器產業基地。島上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就有十幾家。原來靠打魚種田為生的島上居民走進工廠,用曾經插秧撒網的手,操縱著現代化的裝置,製造出銷往國內外的電氣產品。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的中部,這座曾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當年,擅長創造的先輩利用長江和太湖充足的水源把它建成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巧借水勢,創造變化無窮的空間,是蘇州水城的建造特色,也體現了蘇州人的性格特點。繼承了這一性格的蘇州人,在過去的20年裡,讓蘇州再次成為長江三角洲一座靚麗而富有的創新型城市。
蘇州城裡有一座儲存完好的古代城門,精巧的設計讓它擁有水陸和陸路兩個通道。20年前,蘇州的河水依然承載著貨物運輸的功能,在道路交通十分發達的今天,雖然城內仍然保留著30多千米的河道,但是除了運河干道,眾多河流連同這座有著2500年曆史的盤門都成為只供遊覽的水城景觀。與這些景觀一同保留下來的是蘇州人像水一樣精靈柔韌的性情。
那時,旅遊是蘇州的支柱產業,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是蘇州著名的園林景點。到蘇州的大部分人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在《話說長江》的影像中,虎丘斜塔矗立在農田和村莊之間。今天,它的周圍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新建築群。2005年,蘇州的市區面積達到1650平方千米,城市經濟總量超過4000億,300多萬投身於製造加工業的外來人口,數量超過全市總人口的2/3。
蘇、錫、常是人們對蘇州、無錫、常州3個城市的簡稱,它們都處於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相距不過數十千米。
20年前,人們開始把3個城市放在一起統稱為蘇錫常地區,也就是從那時起,這幾座城市逐漸成為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2005年中國百強縣的前10名,有6個在蘇錫常地區。
長江三角洲的變化翻天覆地,但未曾改變的是人們對創新的執著追求。因求變起步,靠創新立業是很多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真實寫照。
1999年,在世界第一座大跨度懸索橋——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建成62年後,一座長度為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懸索橋在江陰跨過長江,兩根長度為2178米、重量達8390噸的主懸鋼纜懸掛起這座橋樑。
從此,在江邊的公園裡多了一個金屬的“紀念碑”:它是一截與大橋主懸索完全相同的鋼纜,由兩萬多根直徑為毫米的無接頭鋼絲組成,這些由江陰人制造的鋼絲,牽出一個充滿了傳奇的故事。
在一間木工房裡,周建松正和木匠一起把散了架的手搖麻繩機整修復原。這臺40年前的“裝置”是他們費了好大力氣在倉庫的一個角落翻出來的。1965年,高中畢業的周建松被分配到江陰縣生產麻繩的澄江合作社做會計,是這個小作坊裡學歷最高的人。
周建松(法爾勝集團公司董事長):我進廠的時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