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回答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無知?”結果楊斷然拒絕賄金,維護了自己的清白人格,因此有了“震畏四知”一語。拒賄是為官清廉的一種表現。日常生活同樣要檢點自己,從待人到律己都應注意維護聲譽,保持心靈的完美,所謂與人為善,處事勿貪。修身養性須一點一滴做起,以便保持寸心潔白而留清名。
“和氣祥瑞,寸心潔白”自然是人們理想中意境,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請看列子和關尹的一段話:列子問關尹道:“至人在物中潛行而沒有障礙,進入火中而不受灼熱,在萬物之上行走而不恐懼顫抖,請問為什麼能到這個地步?”
關尹說:“這是由於他保持了極端的和氣,不是機智、靈巧、果斷、勇敢之徒。坐下,我對你說。凡是有形象、能發聲、有顏色的,都是物,物與物為什麼差別很大!首要的差別是什麼?是形狀、顏色罷了。假若有一種物,能做到沒有形狀顏色,也不發生變化,能做到這點並且通曉它,別的物怎能滯留它呢?這個物將處於不過分的地位,置身於沒有盡頭的迴圈中,在萬物的起點和終點漫遊。行動完全出於本性,保養自己的和氣,德性合乎天然,和造就萬物的天然形態相通。像這樣去做,他天性完全,精神凝靜,外物怎能傷害他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平凡德行 和平之基
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只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
禍胎:指招致禍患的根源。
庸:平凡、普通。
混沌:本指宇宙初開元氣未分之時,比喻自然和無知、淳樸的心神。《莊子·應帝王》篇:“中央之帝為混沌。”又《釋文》:“李雲:‘清濁未分也,比喻自然。’”古人想像天地未開闢之前為混沌狀。
陰謀詭計、怪異的言行、奇怪的技能,這些都是招致災亂的根源。只有那種平凡的德行和尋常的言行,才可以保持自然法則,維護社會和平。
西晉羊祜,字叔子。羊祜在為西晉鎮守邊防重鎮襄陽時,以慈惠治軍安民,深得江淮地區的民心。他在軍中,經常身著便服,很少披甲戴胄,身邊警衛也不過數十人。與羊祜對峙的是吳國大將陸抗。羊祜身為邊防大將,吳又為敵國,但他對陸抗卻以誠相待,時常與陸抗互致問候,從未企圖去偷襲吳國。對凡是想向他建議陰謀詭計的人,羊祜都賞給美酒,使其大醉不醒,口不能言。有一年,晉軍缺糧,不得已到吳國境內收割了些糧食,羊祜也用價值相當的絹帛給以抵償。在打獵時,羊祜從不越境,對被吳軍擊傷而被晉軍獵獲的飛禽走獸,他都讓人清點,全部送還吳國。由於羊祜以誠對吳,保持了晉吳邊境長時間的和平安定。
坎坷世道 以耐撐持
語云:“登山耐險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墜入榛莽坑塹哉!
榛莽:榛,荒地叢生的小雜木,草木深邃的地方叫莽。
坑塹:塹,深溝,就是有深溝的險處。
俗語說:“爬山要耐得住斜坡上的險徑,走雪路要耐得起過橋樑的危險。”可見這一個“耐”具有極深長的意義,正像是險詐奸邪的人世情,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假如沒有這一個“耐”字苦撐下去,有幾個人會不墮落到雜草叢生的險惡深溝裡呢?
這一段突出一個“耐”字,簡言之,“耐”就是毅力,是意志,是信心。一個人要具有這種對於困難險阻的“耐性”,首先必須具備的是“德性”,是德行的修養。梅蘭竹菊號稱四君子,人們喜愛它們是因為它們耐得住寒,耐得住寂寞,耐得起風吹日曬。這種精神為人們所景仰,所企盼。只有經得起痛苦煎熬的人才能創造大事業,正如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且不說立雄心大志,建豐功偉業,就是日常生活,平凡小事,又哪裡有那麼多順心如意的事呢?哪裡有那麼多對路可意的人呢?無一個“耐”字又怎生了得。要耐困苦,耐空寂,還得耐辛酸,耐汙辱。人生之路,有時退一步天寬地闊;有時卻不能退,如逆水行舟耐住勁,咬咬牙便一重關隘又在回首處,一陣波浪又在用力撐持中消失。勝利,就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堅持就是忍耐。
心體瑩然 不失本真
誇逞功業,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體瑩然,本來不失,即無寸功隻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處。
誇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