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曾修繕。不一會便來到飛雲閣,飛雲閣上的橫樑因為年久失修,已然腐朽。
是合該辛受德當繼承大統,帝乙與眾人來到飛雲閣時,恰好飛雲閣的橫樑斷裂,朝著帝乙便掉了下來,眾文武大驚,卻是離得稍遠來不及救援,只能目瞪口呆的看著帝乙,就在這時更在帝乙身邊的辛受德大吼一聲,站在帝乙身前,將掉下來的橫樑托起,護住了帝乙,使得帝乙免遭橫禍。回宮之後帝乙以其救駕有功,封為壽王。
時有南蠻部族,不服王化,起兵反商。壽王聞之,奏請帝乙帥兵平叛。得帝乙恩准之後,壽王以黃飛虎為先鋒,帥兵前往南方平定南蠻之亂。
壽王在軍中與士卒同釜而食,號令嚴明,深得士卒愛戴。又有黃飛虎這等良將為輔,不過數月,便平定了南蠻之亂。
待班師回朝之後,帝乙終於下定決心,立壽王為儲君,待自己百年之後繼承大統。只因帝乙見時有部落反叛,微子啟與微子衍二人雖然精通治國之術,但是不通軍略,不利於殷商的大業。而三子壽王武藝嫻熟,精熟戰爭。卻是不懼此事。
至於文治之事,首相商容,自己的弟弟亞相比干,以及微子啟與微子衍皆精於此事,太師聞仲更是文武雙全。卻是不懼此事。
恰其時又有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趙啟等上本立東宮,帝乙便順勢立壽王為太子,微子啟與微子衍二人皆是賢明之人,知壽王比自己二人更適合為天子,也未有怨言,反而上壽王宮中祝賀,稱自己二人定會日後會好好輔佐於壽王。
等到帝乙三十年,帝乙因病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遂立壽王為天子,名曰帝幸,都朝歌。立正妻東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氏為皇后,黃飛虎之妹為西宮皇貴妃,楊氏為馨慶宮皇妃,三宮后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封黃飛虎為鎮國武成王統領天下兵馬,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帝辛即位後勵精圖治,宏振商邦,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廢除殺戮奴隸舊制,讓奴隸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為國家創造財富。
還改變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實行大規模的集體生產,開始使用耕牛,推廣耕耘播種,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農業耕作技術,使國家的農業生產發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復現中興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諸侯賓服,深受百姓愛戴。
為了顯示國家的強盛,帝辛在朝歌營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牆基寬五十丈、高約三丈、頂寬四丈。外環寬七丈、深兩丈的城池。二道城垣面積達方圓而是多里;三道城垣從南門到北門的距離達四十五里,體現了當時一個邦畿千里的大國風貌。
當時,東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擾擄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雖然多次討伐,均未徹底制服。為了制服東南夷的搔擾,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辦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諸侯選派武功高強的勇士,由黃飛虎率領到黎地進行大規模的演練,以向東夷展示其強大的實力,致使東夷面對強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為了擴充套件疆土,帝辛還派太師聞仲和武成王黃飛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積不斷擴大。終使得四夷拱手,八方賓服。
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帝辛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百姓中有諺語云:“帝辛的江山,鐵桶一般。”
此時人們吃飯還是用手抓,帝辛覺得這樣顯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頭做了兩隻細棍,用來夾住飯菜往嘴裡送,覺得挺方便,便讓宮中的人都這樣吃飯。
後來有大臣見帝辛用這種東西吃飯,回家後自己也做了一雙,發覺相當方便,便讓家裡人全部用這個東西吃飯。
然後,這種東西透過大臣家裡的僕人,傳到了民間,百姓聞聽此物乃是當今天子所發明的,便爭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開始使用這種,既方便又幹淨的東西,間接的減少了對於病毒的接觸,使人得病的機會大大減少,卻是一場功德。
帝辛死後能成為星君之一,恐怕與這場功德也不無關係,雖然帝辛不是有意為之,但是那些免於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卻是因他而受益。
趙承自將太清大法傳於朱傲天之後,便離開八景宮,四處遊歷。
先找到兩位弟子——孔宣和袁洪,考察他們修為的進度,而此時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