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浮�
起初,每人每天發一斤麵粉,接著減少為四人一斤,後來每十人發一斤,然後又削減一半,接著再減一半。
何桂珍的部隊不得溫飽,捻軍卻越來越多,作戰更加頻繁。6月24日,這支飢餓的部隊打了敗仗。
李兆受對何桂珍的忠誠和勤勉非常感動,儘管捱餓,也不忍遽然揹他而去。何桂珍曾請清廷給李兆受授予官職,巡撫從中作梗。李兆受可以不做官,但是斷糧的日子長了,便抱怨何桂珍無法養活他們,心中忿忿不平。
這時候,馬超江被捻軍殺死了,李兆受很生氣,怪官府不能把殺人者抓來斬首,為馬超江報仇。他決定自己來辦這件事,為馬超江設了靈位,召集捻軍舊部來憑弔。於是,安徽與河南的清軍統帥們,都向清廷告狀,說李兆受又背叛朝廷了,還在街市上張榜通緝。霍山縣令懸賞一千兩銀子,來要李兆受的人頭。
李兆受覺得自己的生命得不到保障,便匍伏在何桂珍面前,說他並沒有反意。何桂珍加以撫慰,才稍稍安定下來。
恰好巡撫福興寫了一封密信給何桂珍,叮囑要小心剪除叛賊,不要後發制於人,這封密信卻落到了李兆受手裡。
李兆受誤以為何桂珍出賣他,便於12月11佯裝設定酒宴,招待朋友,暗地裡設下埋伏,在英山的小南門殺死何桂珍,將屍體焚燬,骨灰揚棄。李兆受同時殺死何桂珍的四十七名隨從。然後,他召集民眾,襲擊圩寨,兵力號稱幾萬人。
何桂珍死年三十九歲。傳說他被殺時,有一股白氣如白練一般從屋頂上的瓦片之間溢位,一個時辰以後消失。
何桂珍的敗亡,原因在於他只有將領的空名,既無糧餉,又無軍資,也沒有賞罰權。而他身邊又陪伴著一個反覆無常的降將。更糟糕的是,他因昔日身在翰林,彈劾權貴,為清廷高官所不滿。他並沒有引以為戒,初次謁見巡撫福興時,就對軍事問題侃侃而談,似乎要做大帥的老師,又引起上司的反感。他的悲劇,是典型的官場傾軋所造成的。和他比起來,湘軍中大多數領兵打仗的書生,應該說是十分幸運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1856年,咸豐六年(1)
103
1856年到來的時候,曾國藩和他統帥的湘軍,一部分仍然被困在太平軍活動日益頻繁的江西,另一部分則仍然被太平軍拖在湖北。這支湖南的軍隊,在戰略上已經處於被動的劣勢。
湘軍的戰略失利,與曾國藩本人的決策並無很大的關係,而是由客觀的情勢所決定的。
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出省作戰,只有一萬七千人的兵力,與全國五十多萬清軍綠營相比,只是一支單薄的武裝,與號稱百萬雄師的太平軍相比,更是兵少將寡。而且,湘軍並沒有後備的兵力,所過之處,後方是一片空虛。已經攻佔的地區,在湘軍繼續推進後,馬上就被太平軍重新佔領。前有太平軍堵截,後有太平軍襲擾,湘軍是不可能不陷入被動局面的。
曾國藩率領湘軍打出湖南,是文宗一再催促的結果,也是湖北清軍再三求援的結果。如果曾國藩部分靠著地方上的捐輸,部分由各級政府財政撥款,養著一支地方武裝,卻老是不肯替清廷賣命,恐怕是說不過去的。因此,不管曾國藩是否願意,他都得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帶著這支軍隊出省作戰。
曾國藩當然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因此並沒有打算靠著自己的這支部隊單獨與太平軍搏殺,他更無法預見到,湘軍將會在以後幾年裡成為清廷唯一依靠的武裝力量,開進大清帝國所有的行省。他指望清軍能夠配合他的部隊,從武昌一直打到金陵,但是清廷沒有軍力配合湘軍,甚至沒有力量填補湘軍的後方,致使湘軍陷入困境。
曾國藩在被困江西之後,向清廷提出六路進兵的方案,還是指望清軍協同作戰,但是清軍無兵可派,這個方案成為一紙空文。
在這個時期,太平軍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戰略上的失誤,在轉入戰略防禦以後,已經懂得佔領金陵至武昌一段長江流域的重要性,改變了過去在戰略進攻中派大軍一掃而過的方法,開始在有限的佔領地發動民眾,擴充套件隊伍,駐守城鎮,建立根據地,拱衛天京。他們致力於在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四省攻佔城池,派兵駐守,致使湖北和江西兩省的湘軍,以及安徽和江蘇兩省的清軍,都被迫留在當地與太平軍展開拉鋸戰,無法彼此靠攏,連成一片。
因此,湘軍的戰略劣勢,便因清廷的命令和太平天國的戰略改變而延續下去。
湘軍能不能在劣勢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