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那時就應該支付更高的工資。當我們一起在為企業工作時,我們所有人都該分得利潤的一部分——以優厚的工資的方式,或酬金,或額外的補貼。這點現在正開始被廣泛認可。
有這些事實在手之後,1914年1月,我們宣佈並實行了一種利潤分享計劃。根據這項計劃,任何一項工作在一定情況下的最低工資是一天5美元。同時,我們把每天的工作時間縮短為8個小時——原先是9個小時,每週工作時間為48小時。這完全是一個自願舉措。我們所有的工資級別都是自願確定的。顧及一個舉措的社會公正性,這正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在最後的分析確定之後,我們為了自己的心靈滿足而實行了這一舉措。能夠使別人幸福是一種很愉快的感覺——你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你的同伴的負擔,你把可用於尋歡作樂和積蓄的錢拿出來分給了大家。善良的願望是生命中很少的幾件真正的財富中的一件。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可以贏得他所追求的幾乎任何東西,但是,除非他在贏得的同時還有善良的願望,否則的話他並不能從中獲得什麼益處。
但是,在這一切之中沒有加入任何的慈善因素,而這一點並不被普遍理解。很多公司老闆認為我們這麼宣佈只是因為我們賺錢了,需要做廣告。他們指責我們,說是我們動搖了標準,違反了儘可能少地給工人工資的習慣。這種標準和習慣完全一無是處,它們必須被廢除。總有一天它們會被徹底廢除的,否則,我們就無法消滅貧窮。我們進行改革,並不只是因為我們想支付更高的工資和認為我們能支付更高的工資。我們支付這些工資是希望企業能奠立在一個更長久的基礎之上。我們不是在分發什麼東西,我們是在為未來而建設。一家支付低工資的企業總是不穩固的。
那麼為什麼要一籌莫展盼望著好企業呢?你要做的只是用更好的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把價格降低到購買力之下。
降低工資是最容易、最草率的對付這種形勢的方式,更不用說這是一種不人道的方式,它實際上是把企業經理的無能轉嫁到工人的勞動上面。只要我們明白這點,每一次蕭條都是對每一位企業家的挑戰,要他更多地把腦子用於他的企業,透過管理來克服別人用降低工資來克服的困難。把亂減工資放在一切之前,這是在迴避真正的問題。如果真正的問題一開始便抓住了的話,便不再需要降低工資了。這是我的經驗之談。迫切的實際問題是,在調整的過程中有些人將遭受損失。除了那些有東西可損失的人之外還有誰能損失得了呢?但“承受損失”這一表達相當容易引起誤會。實際上並沒有遭受什麼損失。這只是放棄一些過去獲得的利潤以便將來能獲得更多的利潤。不久之前我和一位五金商人在一個小鎮聊過。他說:“我預計為我的存貨承受1萬美元的損失。但是,當然,並不是真的損失那麼多。我們五金商人有過不少好日子。我大部分的存貨都是以高價買進的,但我已經賣完過幾次貨並從中獲利了。此外,我說的我將要損失的1萬美元並不是我曾有過的那種美元。它們是某種方式的投機的錢。它們並不是買100%貨物的那種好美元。因此,我的損失雖然顯得巨大,但它實際上並不大。與此同時,我能夠讓我們鎮的人們繼續建築他們的房子,不會因五金貨物的價格而受限。”
第6章 工資(3)
他是個明智的商人。他寧願少賺一些錢,讓他的業務能繼續進行,而不是為高價囤積貨物去阻礙他的社群的進步。像這樣的人是鎮上的財富。他有著一個聰明的頭腦,能夠從他的存貨中做調整,而不是降低他的送貨人的工資,從而降低他們的購買力。
他並沒有就地把持著他的價格,等待時機好轉。他認識到了那些似乎被普遍忘掉的事情——業主的一部分職能便是不時地損失一些錢。我們得承擔我們的損失。
我們的銷售量最終和別的貨物的銷售一樣跌了下來。我們出現了大量的庫存,以那些庫存的材料和零件的成本價算,我們的車不能以低於我們所定的價格出售。但這個基於企業考慮的價格比人們能夠或想要出的價格高。我們決定承受我們該承受的損失,我們降價處理了1 700萬的庫存——寧願承受更大的損失而不願工廠停業。那是根本沒有選擇餘地的事情。
這從來就是一個從事工商業的人的選擇。他可以直面損失並向前發展他的商業活動,他也可以停業不幹,承受無所事事的損失。那種停業不幹的損失一般來說要大於實際損失的金錢數額,因為在這段無所事事的日子裡,恐懼會把積極性消耗掉。並且如果關門太久的話,他不會有足夠的精力再次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