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堂增加人手開始,到魯家父子申請加入,德安每個月都會有新的星術士出現。程晉州的考題更是吸引了更多星術士的目光。
只看看魯家父子的成績就能夠理解大夏星術士們的追捧——關於氧氣的文章內容簡單,卻代表著一種重要的思想,從而很容易的帶來了多達30點的貢獻點——無數星術士想要貢獻點早就想瘋了,而今再瘋狂一點也不為過。
在貢獻點的誘惑下,不管是不是研究型的星術士,都願意來德安嘗試一番,整個大夏的星術士,似乎都在關心著程晉州的團隊情況,於是又讓他們的貢獻點增加飛快。
很多論文之所以收穫微薄,主要因為星術士們的反應遲鈍。如果一名星術士能提早兩個月看到一篇文章,後者很容易就獲得一個貢獻點,但要是推遲兩個月,星術士們主要閱讀的,就是最新的論文內容了。
不管大家是什麼原因,但星術士們願意關注程晉州的團隊,他就能從中老到好處。
待到田世民和穆印來的時候,程晉州已經變成了每週都要面試星術士的情況,其中的大部分是一級二級的星術士,可是很多情況下,也會出現二星星術士。
例如新近加入團隊的李晦星術士,便是標準的三極二星星術士,整個大夏星術士群體的中堅力量。但他唯一的追求就是成為三星星術士,在星術士協會無法幫助自己的情況下,他的跳槽也是能夠理解的。
開始的時候,姜璜星術士擔心程晉州擴張的太快,以至於無法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位星術士。
他小看了程晉州對人才的剝削能力。
任何一名好的教授,都應該擅長剝削研究生;任何一名研究生,都應該擅長剝削學校;任何一所學校,都應該擅長剝削學生。
程晉州根本就不管星術士們想要什麼方向的發展,他只負責一件事,給他們派活。
星術士們為了得到更好的環境條件,從不同的隱居地點或星術士協會來到德安,他們的要求顯然不是享樂。小程同學也沒有準備讓他們享樂。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積極溝通伊蘇,然後將他需要的工作,按照程度和專業,分配給不同的星術士們。
無論是老的星術士,或者新來的星術士,凡是按照他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