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教育的歷史觀點認為,母親給孩子愛與哺育性,父親給孩子規則和紀律。弗洛伊德強調的是性慾發展而不是社會性別角色發展。長久以來,性物件邏輯與性別認同是被視為一回事的,二者不一定一致,在同一個人身上也會前後不一樣。 在先有性別意識還是現有性意識問題上心理分析學界有兩種相互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性別意識來自生殖器的感覺和自我刺激。對性別區別的發現,閹割情結,###嫉妒,俄底浦斯情結,都是早年對孩子的性別認同形成有影響的因素。另一種觀點認為,性別意識先於性意識,而不是性意識和性活動先於性別意識。在一般情況下,心理學觀點傾向於後者,但是後者無法解釋在經驗研究中確有發現的嬰兒期的性活動。經驗研究發現,幾個月大的嬰 兒就可以有自蔚性質的性活動,這一發現可能成為性活動先於性別意識形成這一觀點的證據。 在心理分析理論中,女性主義最為關注的另一個方面是無意識概念,因為無意識概念的提出和證明摧毀了理性、主體性和意義,使它們成為不固定的。透過無意識概念,心理分析提供了文化決定論,可以用來抵制性別的生理決定論和生理身份論。 對心理分析女性主義的批判意見是:心理分析基本上是一種男權制的話語,女性主義不應該借用心理分析的任何理論,而應當對它採取全面批判的態度。    
九、女同性戀女性主義(1)
近年來,女同性戀女性主義日趨公開、活躍,女同性戀分離主義 (lesbian separationism) 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她們提出“多元”(diversity) 口號作為對“變態”(perversity) 這一指責的回應。她們說,“我們已經超越了要求隱私權的階段,甚至超越了開辦女同性戀酒吧、實業和專案的階段,達到了要求開展廣泛的公開討論的階段。”(Barrett and Phillips; 95) 早在50年代,一小群女同性戀者在迪爾·馬丁(Del Martin) 和菲麗絲·里昂 (Phyuis Lyon) 的領導下,建立了一個女同性戀組織,取名為“比利蒂斯的女兒”,這個名字來源於由古希臘著名女同性戀詩人薩福一首詩改寫的Se情詩。目前在美國約有600個同性戀者的組織,有大量的出版物。她們經常舉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活躍在各類傳媒上;選舉能代表同性戀利益的地方議員和行政長官;爭取法律上對同性戀婚姻的認可。80年代,在美軍中,女兵將近15萬人,有大量的女同性戀者無意中在那裡得以聚集,她們當中的許多人在平民生活中是難以相遇的。無怪乎有人說,曾經不敢道出自己姓名的愛已經變得滔滔不絕了。(韋克斯,第25頁) 有的女同性戀者認為她們的文化被女性主義重新解釋了。她們說,“女同性戀是實踐而女性主義是理論”的口號不失為一個好的動員令,但它卻歪曲了我們的歷史。(韋克斯,第309頁) 她們批評保守派,認為她們反對和壓制了一切有關性、性別、種族和階級的嚴肅討論。她們認為,性別主義是一切壓迫的根源,而女同性戀女性主義是對男性霸權的威脅,女同性戀者必須組織起自己的運動以反對男性霸權。女同性戀女性主義猛烈抨擊男性對女性的暴力行為和攻擊性性行為。她們還認為,母性是女性的優點,而不是女性的弱點。她們反對異性戀霸權,即那種以為只有異性戀才屬正常範疇的偏見。 女同性戀女性主義可以分為選擇性的與“天生”的,當然關於同性戀傾向到底是先天形成還是後天形成的至今尚無定論。此處所說的選擇性同性戀是指將同性戀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政治選擇來實踐的女性。關於女同性戀形成原因的理論可以被分為:生理決定論,社會建構論和社會政治選擇論。所謂社會政治選擇論這一成因專指那種以選擇女同性戀生活方式作為擺脫異性戀壓迫制度的行為。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有一大批女性確實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這些政治導向的女同性戀者選擇將自己的生命、愛和精力交付給另一個女人,而不浪費時間經營同男人的關係。認為異性戀女性是與敵共眠。(Watkins; 111)從女同性戀中的三種成分可以看出,性傾向的差異是自然的、文化的,有時又是政治的。 女同性戀女性主義認為,只有同男性分開,女性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她們強調分享與支援,強調性生活的和諧,反對就業歧視,爭取保險、住房和財產權利,她們認為同性戀伴侶應當獲得與異性戀配偶同等的權利,並積極爭取這種權利。 女同性戀女性主義所關注的爭論焦點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