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貨幣形式支付能力的規定不是十分的明確和絕對。

Tips:法償能力又叫償付能力,指貨幣所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所謂的無限法償也就是有無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論支付的數額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絕接受。

五、規定貨幣鑄造發行的流通程式

貨幣鑄造發行的流通程式主要分為金屬貨幣的自由鑄造與限制鑄造、信用貨幣的分散發行與集中壟斷髮行。早期信用貨幣是分散發行,目前各國信用貨幣的發行權都集中於中央銀行或指定機構。

六、規定貨幣發行準備制度

貨幣發行準備制度是為約束貨幣發行規模維護貨幣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貨幣發行者在發行貨幣時必須以某種金屬或資產作為發行準備。在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發行以法律規定的貴金屬作為發行準備,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各國貨幣發行準備制度的內容比較複雜,一般包括現金準備和證券準備兩大類。

區域性貨幣制度和“最適度貨幣區”理論

根據貨幣制度作用的範圍,貨幣制度可以分為國際貨幣制度、區域性貨幣制度和國家貨幣制度,其中國際貨幣制度我們在第七章的國際金融體系一節中還會具體介紹,這裡,主要談談區域性貨幣制度和國家貨幣制度以及二者的界限問題。

區域性貨幣制度是由某個區域內的有關國家協調形成一個貨幣區,由聯合組建的一家中央銀行來發行與管理區域內的統一貨幣的制度。區域性貨幣制度一般與區域性多國經濟的相對一致性和貨幣聯盟體制相對應。目前區域性貨幣制度有西非貨幣聯盟制度、中非貨幣聯盟制度、東加勒比海貨幣制度、歐洲貨幣聯盟制度等。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建立,以貨幣一體化理論為依據,其中以西方經濟學家蒙代爾的“最適度貨幣區”理論為代表。

最適度通貨區理論又可以叫作最適度貨幣區理論,最早於1961年提出最適貨幣區理論的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主張生產要素流動性準則,“貨幣區”內的匯率必須被固定;“最佳”的標誌就是有能力穩定區內就業和價格水平。最佳貨幣區不是按國家邊界劃定的,而是由地理區域限定的。他認為生產要素流動性與匯率的彈性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這是因為,需求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所造成的國際收支調整要求,既可以透過兩國匯率調整,也可以透過生產要素在兩國間的移動來解決。在他看來,生產要素流動性越高的國家之間,越適宜於組成貨幣區;而與國外生產要素市場隔絕越大的國家,則越適宜於組成單獨的貨幣區,實行浮動匯率制。

最適度通貨區理論的意義在於:

一、有利於促進本區經濟一體化,並極大地提高區內總的經濟福利。區域貨幣一體化的前提之一,就是實現人力、資本及商品等要素在區內的自由流動與統一共享。區內要素的自由流動,不僅有利於促進區內貿易自由化,從而極大地提高區內貿易效率,而且它還有利於充分利用區內人力、物力及財力,實現資源整合與最佳化配置,進而在宏觀經濟政策制定上易於達成一致,並直接推進本區經濟一體化程序的發展。

二、有利於降低貨幣匯兌成本,規避區內貨幣之間的匯率風險。區域貨幣一體化的初級形式是:區內成員間貨幣實現可自由兌換,且比價固定。這一規則無疑將會鎖定區內成員間的匯率風險,並大大便利區內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結算。當區域貨幣一體化走向其最高形式——單一貨幣時,則區內各成員國貨幣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大一統”的單一貨幣,這樣,區內成員國之間的國際貿易就變成了“內貿”,也就沒有了所謂的成員國之間的貨幣“兌換成本”。

三、有利於整合區內金融資源,降低投融資成本與風險。國際投融資不但成本高,而且風險大。區域貨幣一體化則有利於區內金融資源共享,而且在固定匯率下鎖定匯率風險,在共同貨幣政策下,還可以鎖定利率風險。在此條件下,各成員國也無需保留太多的國際儲備,從而減少總的資源閒置成本。應該說,在人力、商品及資本等要素的整合上,金融資源的整合處於核心地位,因此說,區域內實現單一貨幣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高形式。

四、有利於加強區內一體化協作,並一致對外抵禦競爭風險。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股強大的國際力量,它不僅有利於經濟上的聯盟,而且還有利於區內成員國之間結成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強大聯盟,它們一致對外,採用“一個聲音說話”,往往能獲得一種“放大”的效果。

我國的貨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