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和貨幣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密切的聯絡,從邏輯上推論,貨幣、借貸關係都以私有財產的存在為前提,沒有私有權的觀念,就無從談起借貸和信用,付出不必討回、取得也無需顧慮將來能否歸還,自然就不可能提出利息問題。顯然,借貸、貨幣的出現都是為了滿足一種一部改編所有權為條件的財富調劑需要。
貨幣借貸不僅造就產生,而且日益成為借貸的主要形式。這一方面表明,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為信用擴充套件創造了條件:貨幣的餘缺要求信用調劑:單一的貨幣作為借貸的物件也是約束債權債務關係的規則便於形成。另一方面,由於貨幣借貸的擴充套件,使不流動的貨幣流動起來,使金屬貨幣的不足可有信用流通工具的創造得到補充,從而成為推進商品貨幣關係的重要因素。
在前資本主義時代,信用和貨幣雖然有著密切聯絡,但金屬鑄幣制度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都是獨立於信用關係之外的,例如實物借貸的長期存在,這可以看出,信用發展對貨幣運動的獨立性。
而當整個社會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後,情況逐步發生了變化。信用貨幣——銀行權和存款貨幣等——最終取代了金屬貨幣而成為流通中貨幣的基本形式。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獨立於信用活動之外的貨幣制度已不復存在。相應地,任何信用活動都同時是貨幣的運動:信用的擴張意味著貨幣供給的增加;信用的緊縮意味著貨幣供給的減少;信用資金的調劑影響著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供給的部門構成和地區構成……
這樣,當貨幣運動範疇和信用活動範疇各自獨立發展的狀況徹底終結,而兩者不可分解地聯結在一起時,一個新的、由這兩個原本獨立的範疇相互滲透所形成的新範疇就產生了,它就是——金融。
第二節 “貨幣戰爭”是鈔票的戰爭嗎——貨幣制度與貨幣發行
《貨幣戰爭》一書的編著者在最後一章提出:“2006年底,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國際銀行家們早已磨刀霍霍,一場不見硝煙的貨幣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國際銀行家大舉進入中國的根本戰略目的有兩個:控制中國的貨幣發行權和製造中國經濟的‘有控制的解體’。”
我們可以這樣說,貨幣戰爭,並非是“鈔票打架”,它是貨幣制度、貨幣發行權的戰爭。
什麼是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是國家對貨幣的有關要素、貨幣流通的組織與管理等加以規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貨幣制度能夠保證貨幣和貨幣流通的穩定,保障貨幣正常發揮各項職能。
Tips:貨幣制度的歷史貨幣制度是為消除貨幣流通的分散和混亂現象以適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擴大的需要而形成的。16~18世紀,與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初期狀況相適應,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貨幣制度廣泛採用複本位制。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和批發商業的進一步發展,複本位制的不穩定性等缺陷日益突出,到19世紀初便開始了由複本位制向單本位制的過渡。英國首先於1816年實行金單本位制;至19世紀50年代,大部分國家相繼採用金本位制;20世紀初葉,金本位制已在各國廣泛實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及以後,各國又都先後放棄各種金本位制,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的主要內容有:
一、規定貨幣材料
規定貨幣材料就是規定幣材的性質,確定不同的貨幣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貨幣制度。目前各國都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對貨幣材料不再做明確規定。
二、規定貨幣單位
貨幣單位是貨幣本身的計量單位,規定貨幣單位包括兩方面:一是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二是規定貨幣單位的值。在金屬貨幣制度條件下,貨幣單位的值是每個貨幣單位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貨幣尚未脫離金屬貨幣制度條件下,貨幣單位的值是每個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在黃金非貨幣化後,確定貨幣單位的值表現為確定或維持本幣的匯率。
三、規定流通中貨幣的種類
規定流通中貨幣的種類主要指規定主幣和輔幣,主幣是一國的基本通貨和法定價格標準,輔幣是主幣的等分,是小面額貨幣,主要用於小額交易支付。信用貨幣制度下,主幣和輔幣的發行權都集中於中央銀行或政府指定機構。
四、規定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
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分為無限法償和有限法償。金屬貨幣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輔幣則是有限法償,在信用貨幣制度條件下,國家對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