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人們公認這兩人是唐朝由盛轉衰的罪魁禍首,其實呢,唐玄宗也算一個,是他的糊塗導致邪惡勢力不斷坐大。而張九齡是唯一一個能制止禍患發生的人,他在職期間,也的確這樣做了,暫時壓制住了敵手。但是很可惜,唐玄宗把這一切斷送了。我們來看看這三大戰。

第一戰,保護三皇子。

唐玄宗早年曾有三寵妃,分別是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趙麗妃生兒子李瑛,就是唐玄宗的太子;皇甫德儀生鄂王李瑤,劉才人生光王李琚。但是後來這三個女人都失寵了,因為唐玄宗此時有了新寵武惠妃。武惠妃生了個兒子壽王李瑁。武惠妃和她的兒子特別受寵,其他人就難免有怨言。尤其是太子李瑛,自己貴為太子,父皇卻最愛李瑁,所以怨氣越積越多。他和李瑤、李琚常聚在一起罵武惠妃和李瑁。

有一個叫楊洄的官員,是一位駙馬,他娶的是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此人是個小人,想往上爬,討他丈母孃武惠妃的歡心,透過什麼途徑呢?就是告發太子他們。不知道他透過什麼手段偵察到太子他們的言論,然後彙報給武惠妃。武惠妃原本就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取代太子,這下子更有理由了。她跑到皇帝面前哭訴,說太子他們陰謀結黨,想謀害臣妾,而且他們的目標還不止於臣妾,他們還想害您。請注意,後半句純屬武惠妃添油加醋誣告。

唐玄宗聽了大怒,這人心眼已經偏了,對武惠妃無比寵信。他想將三皇子一併廢黜。這動靜那叫一個大,唐朝歷史上還沒有過一日廢三皇子的記錄。大家都覺得冤枉,尤其是此事證據不足,就憑武惠妃上下牙一碰就是證據啊?但是皇帝盛怒,無人敢勸諫,只有張九齡挺身而出。他指出,三皇子一直生長於深宮之中,接受正統教育,從未聽說有大的過犯。今天您聽信無根無據的傳言就要廢三皇子,臣不敢奉詔。他還列舉了歷史上晉獻公、漢武帝、隋文帝殺害或者廢黜皇子導致動亂的事例,勸玄宗回心轉意。唐玄宗開始猶豫起來了。武惠妃則私下派人去找張九齡,說這個事假如您不干預,宰相可長久當下去。張九齡聽了勃然大怒,將武惠妃派來的人大罵一頓,並立即向皇帝彙報了此事。皇帝此時才有所覺悟,於是暫時把這件事平息下去了。

第37頁 :

但是三皇子並沒有就此脫險。張九齡在位期間竭力保護他們,所以這個階段他們沒事。但是當張九齡去職以後,三皇子還是被殺了,而且是同一日被殺。此事也被看作是唐玄宗後期亂政之象徵。

第二戰,洞察安祿山。

安祿山是粟特胡人,母親是突厥人。安祿山本姓康,因為母親改嫁,所以隨後父改姓安。

此人從小孔武有力,十分狡猾。有關他的事蹟,咱們就不多講了,此人是安史之亂的頭號元兇,唐朝由盛轉衰的罪人,生靈塗炭的負責者。我們重點來說說他早年的一段經歷。這個經歷差點讓他斷送了性命,而要他小命的就是張九齡。換句話說張九齡曾經差點挽救了唐王朝。當時安祿山在范陽節度使張守圭手下當平盧討擊使、左驍衛將軍。張守圭派遣他去討伐奚和契丹,結果安祿山輕敵冒進,被人家打了埋伏,導致慘敗,損失慘重。張守圭將其捆綁起來,奏請皇帝批准死刑。臨刑的時候安祿山大喊:“大夫不欲滅奚、契丹邪,奈何殺祿山!”(《資治通鑑》卷二一四)您不想滅奚和契丹了嗎?為何要殺我這樣一個壯士呢?安祿山這人雖然是個壞蛋,但是他此時羽翼尚未豐滿,而且此人孔武有力,聰明能幹,很會來事,是張守圭的養子,所以張守圭其實並不想真的殺他。但是他犯法嚴重,沒辦法。此時安祿山這麼一喊,張守圭又心軟了,那麼怎麼辦?自己也無權私自放人啊。於是乎他來個踢皮球,將安祿山押解到長安,交給皇上來處置。∨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到了長安,按例由宰相處理此事。這下子這小子在劫難逃了,為啥呢?因為張九齡打心眼裡討厭他,這還不是那種一般的厭煩,而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種不祥之兆。

要說張九齡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史無明文,沒有說過是什麼事觸動他了。兩人以前曾見過面,安祿山曾代張守圭入朝奏事,第一次見面張九齡就覺得安祿山不對勁。這大概就是所謂直覺吧,他曾對其他人說:“亂幽州者,此胡人也。”(《唐會要》卷五一)他準確預見到安祿山表面的愚鈍之下有一顆狡猾的心。至於怎麼看出來的真不知道。反正一見安祿山張九齡就覺得渾身不舒服,也許是這小子的樣子太讓人鬧心了。安祿山長什麼樣?史書記載說他“肥白”,一個白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