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熱素盛,蒸灼肺臟,以致熱壅血瘀,蘊釀成癰,血敗肉腐化膿。

一、病因

1。感受風熱

多為風熱上受,自口鼻或皮毛侵犯於肺;或因風寒襲肺,未得及時表散,內蘊不解,鬱而化熱。清·張璐《張氏醫通·肺癰》說:“蓋由感受風寒,未經發越,停留肺中,蘊發為熱。”肺臟受邪熱燻灼,肺氣失於清肅,血熱壅聚所致。

2。痰熱素盛

平素嗜酒太過,或恣食辛辣煎炸炙博厚味,釀溼蒸痰化熱,燻灼於肺;或肺臟宿有痰熱,以及他髒痰濁瘀熱蘊結日久,上幹於肺,形成肺癰。《張氏醫通·肺癰》說:“或夾溼熱痰涎垢膩,蒸淫肺竅,皆能致此。”

3。內外合邪

如宿有痰熱蘊肺,復加外感風熱,內外合邪,則更易引發本病。清·吳謙《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曾指出:“此證系肺臟蓄熱,復傷風邪,鬱久成癰。”尤其是勞累過度,正氣虛弱,則衛外不固,外邪容易侵襲,導致原有內伏之痰熱鬱蒸,成為致病的重要內因。如明·龔廷賢《壽世保元·肺癰》說:“蓋因調理失宜,勞傷血氣,風寒得以乘之。寒生熱,風亦生熱,壅積不散,遂成肺癰。”

二、病機

肺癰病機主要為熱傷肺氣,蒸液成痰,熱壅血瘀,血敗肉腐。由於邪熱鬱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絡,血滯為瘀,而致痰熱與瘀血鬱結,蘊釀成膿,血敗肉腐化膿,肺絡損傷,膿瘍潰破外洩。

其病理主要表現為邪盛的實熱證候,膿瘍潰後方見陰傷氣耗之象。成癰化膿的病理基礎,主要在於血瘀。血瘀則熱聚,血敗肉腐釀膿。正如《靈樞·癰疸》所說:“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清·柳寶詒《柳選四家醫案·環溪草堂醫案》明確指出“瘀熱”的病理概念。

本病病位在肺。由於邪熱鬱肺,邪阻肺絡,肺損絡傷而發病。肺癰的病理演變過程,可以隨著病情的發展、邪正的消長,表現為初(表證)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等不同階段。初期(表證期)因風熱(寒)之邪侵襲衛表,內鬱於肺,或內外合邪,肺衛同病,蓄熱內蒸,熱傷肺氣,肺失清肅,出現惡寒、發熱、咳嗽等肺衛表證;成癰期為邪熱壅肺,蒸液成痰,氣分熱毒浸淫及血,熱傷血脈,血為之凝滯,熱壅血瘀,蘊釀成癰,表現高熱、振寒、咳嗽、氣急、胸痛等痰瘀熱毒蘊肺的證候;潰膿期,痰熱與瘀血壅阻肺絡,肉腐血敗化膿,繼則肺損絡傷,膿瘍內潰外洩,咳出大量腥臭膿痰或膿血痰;恢復期,膿瘍潰後,邪毒漸盡,病情趨向好轉,但因肺體損傷,故可見邪去正虛,陰傷氣耗的病理過程。隨著正氣的逐漸恢復,病灶趨向癒合。潰後如膿毒不淨,邪戀正虛,每致遷延反覆,日久不愈,病勢時輕時重,而轉為慢性。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臨床表現發病多急,常突然寒戰高熱,咳嗽胸痛,咳吐黏濁痰,經旬日左右,咳吐大量腥臭膿痰,或膿血相兼,身熱遂降,症情好轉,經數週逐漸恢復。如膿毒不淨,持續咳嗽,咳吐膿血臭痰,低燒,消瘦,則轉成慢性。

2。驗痰法

肺癰病人咳吐的膿血濁痰腥臭,吐在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如明·李梃《醫學入門·癰疸總論》說:“肺癰……咳唾膿血腥臭,置之水中則沉。”明·王紹隆《醫燈續焰·肺癰脈證》謂:“凡人覺胸中隱隱痛,咳嗽有臭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

3。驗口昧

肺癰病人吃生黃豆或飲生豆汁不覺其腥。《壽世保元·肺癰》曾說:“用黃豆予病人口嚼,不覺豆之氣味,是肺癰也。”《張氏醫通·肺癰》也說:“肺癰初起,疑似未真,以生大豆絞漿飲之,不覺腥味,便是真候。”

4。特異徵

可見舌下生細粒。清·王維德《外科證治全生集·肺癰肺疸》曾載:“舌下生一粒如細豆者……且此一粒,患未成膿,定然色淡,患愈亦消,患篤其色紫黑。”遷延之慢性患者,還可見指甲紫而帶彎,指端形如鼓槌。

二、病證鑑別

1。肺癰與痰熱蘊肺證

肺系其他疾患表現痰熱蘊肺,熱傷血絡證候時,亦可見發熱、咳嗽、胸痛、咳痰帶血等症狀,但一般痰熱蘊肺證為氣分邪熱動血傷絡,病情較輕;肺癰則為瘀熱蘊結成癰,釀膿潰破,病情較重。在病理表現上有血熱與血瘀的區別,臨床特徵亦有不同,前者咳吐黃稠膿痰,量多,夾有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