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引及參考書目:
黃蕙蘭:《沒有不散的筵席》,天津編譯中心譯,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袁道豐:《顧維鈞其人其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淨土掩風流——“四級教授”袁昌英(1)
愛丁堡飛出一孔雀
20世紀50年代,全國高校評定職稱時,武漢大學的袁昌英和夫君楊端六都被欽定為“四級教授”。有人評說此舉貼切地詮釋了“帽子的價值並不等於頭腦的價值”這一格言。
袁昌英(1894—1973)號蘭紫、蘭子,湖南醴陵人。其父袁雪安,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歷任民國大學部部長,湖南省代理省長,雲南財政廳廳長,山東、安徽財政廳廳長等職。袁昌英還有3個妹妹都早夭,她是唯一倖存下來的。幼時在老家上私塾,稍長,被父親接到上海入教會學校中西女塾學英文,開始受西方文化的薰陶。1916年自費赴英國留學,在愛丁堡大學攻讀英國文學時,結識了周鯁生、皮宗石、楊端六等一群湖南籍熱血青年。楊端六(1885—1966),湖南長沙人,早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堂,曾赴日本留學,在日參加了同盟會。回國後因反對袁世凱被捕,後得黃興資助復又到倫敦大學攻讀貨幣銀行專業。袁昌英心儀淳厚、博學的楊端六。適巧,楊端六曾是她父親袁雪安的門生,素受袁的器重和信賴。由於這層關係,袁、楊日漸親密。1921年袁昌英獲碩士學位。回國後,這對富英國紳士、淑女風度的青年便攜手在北京步上紅地毯,證婚者是民國耆宿吳稚暉(一說在上海,證婚人是周鯁生)。時袁昌英27歲,楊端六36歲。婚後,楊任上海商務印書館主任會計,兼《東方雜誌》撰述。袁昌英則執教於北平女高師,教授莎士比亞,成為我國第一位研究莎劇的女學者。為求精進,1926年袁昌英舍下嗷嗷待哺的女兒楊靜遠,隻身赴法,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和近代戲劇,兩年後回國,在上海胡適任校長的中國公學當教授。不久,楊端六應李公樸之邀,出任中研院經濟所代所長,與李四光、傅斯年同事。這一時期,他們生活穩定,情緒飽滿,是袁、楊兩人的著述豐收季節。他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均有卓越的建樹,學術專著陸續在商務出版。早在1920年,楊端六、趙元任等3人就代表中國公學和北京大學等4個團體,陪同美國哲學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全國作巡迴演講。楊端六對長沙聽眾講了《社會與社會主義》和《介紹羅素其人——與羅素一席談》等3個專題。毛澤東當時是新民學會的負責人兼長沙《大公報》的特約記者。楊演講時毛澤東作了記錄,曾用“楊端六講毛澤東記”的署名,將講詞刊在1920年10月31日的《大公報》上。袁昌英於1920年開始發表作品,1930年出版了她的成名作《孔雀東南飛》。這部“借舊題創新作”的劇本,突出伉儷愛與親子情之間的矛盾,給焦母以同情。她的劇本的新意,給沉悶的劇壇帶來了新氣息,受到了世人的關注。阿英、蘇雪林對這隻愛丁堡飛出的“孔雀”都給予熱情而中肯的評論。
經濟學家楊端六崇尚理性、務實,他被公認為中國商業會計的奠基人。袁昌英熱愛文學,有詩人的浪漫氣質。他們夫婦交遊甚廣,擁有一大批社科文藝界的碩儒時彥朋友,是時人欽慕的一對學者型伉儷。
珞珈三傑一大姐
珞珈三傑者,袁昌英、蘇雪林、凌叔華也。
她們相識於20年代初的新月社和《現代評論》時代,聚首於30年代初的武漢大學。當時袁昌英任外文系教授,蘇雪林執教中文系,凌叔華是文學院院長陳西瀅的夫人,主編《武漢日報·現代文藝》。武大坐落在武昌東湖邊,珞珈山下。其時三人風華正茂,常有佳構問世,同為好友並被譽為珞珈三傑。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淨土掩風流——“四級教授”袁昌英(2)
三傑中,袁昌英年齡最大,學歷最高,資歷最深,是武大首批聘任的教授,又是在武大任教時間最長者。她聰慧過人,接人待物又有英國淑女風度,當屬三人中的大姐。
袁昌英是位思想、事業型的女性。在教學上她挑大樑,一人授“莎士比亞”、“希臘神話”、“希臘悲劇”、“現代歐美戲劇”和“中英翻譯”等7門課,她恨不得把自己胸中的知識一下子掏給學生。她講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精選幾位作家的代表作,做深入細緻的解剖,然後再指定閱讀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她不僅抓教學,而且抓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