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回到兒提時代。我的朋友章明基坐在我家的椅子上,腳離地面還差一大截。

起居室裡有一個獎品陳列櫃,有一張我和父母的照片,是夕陽中我們在一家餐館照的,那天是慶祝我16歲生日。我站在椅子中間,向前傾,笑著。照片裡沒有別人。照片中的我看起來和現在很不一樣,笑得很開心。我現在還會笑,但已不是那張臉。操心和疲勞讓我臉上掛上了皺紋。原因是:從1997年到2000年,我從未休過假,除了因打籃球,從未離開過上海。有一天我會休假的,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許要很久以後。

我這樣想:我是職業運動員,就要做職業選手的工作。有時非常疲憊,但也必須為球迷保持微笑。那就是電視廣告和廣告牌的好處,它們做我不能做的。有時我很累,寫在臉上,但廣告牌24小時都在笑。有一個記者問我,你的照片到處都是,你感覺如何。我說,現實中的我永遠不會比照片裡的姚明好看,那個姚明可以去拍電影。

面對任何事都能保持微笑,是一種天賦。我想,魔術師約翰遜就具有這種天賦。我一個朋友有一張他跟魔術師約翰遜在全明星賽上的合影,魔術師看上去和其它照片中我見到的都是一個樣子:臉上掛著完美的微笑。你只要拍一張他的照片,誰想要跟他的合影,就將自己的照片貼上去就行了,效果和實際拍攝的沒有兩樣。我覺得科比也有一點像那樣。我沒有這種天賦。我累的時候掩藏不了,無論場上還是場下。這是另一個我認為我不能拍電影的原因,雖然已有人發出邀請。我演不好戲,也無法找到替身。

NBA第一年結束後,我在上海家中過了20天。只有這20天像在天堂一樣,我長了20磅。再有20天就好了(但不要再長20磅)。好時光總是飛逝而過,上海是我的家,但我們在那裡的公寓現在幾乎像酒店一樣,從來都呆不長,不足以找到回家的感覺。

回頭看,我在NBA的第一年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很長很長,看不到盡頭,甚至不知向前行駛多久才能休息。當你無法看到頭,路會顯得更長,會覺得更累。有時我覺得需要停下加油,但路標卻指示:前行500英里。所幸的是,我現在只是偶爾有此感覺。

網路是我放鬆的地方。我在電腦上花很多時間,打遊戲、讀BBS、發資訊。我會和別人海聊,聊生活、聊籃球。在一個網站上,我用自己的真名作網路名,但我想很多人都不相信那是我。這也不錯,因為我可以用另一個身份去和別人交流。我還使用另一個網路名——那個名字來自於我喜愛的一個電腦遊戲。

我希望人們,特別是我的同胞們從這本書中瞭解到的是:不管做什麼事,過程很重要;為達到目標,走完全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沒有馬上實現目標,在過程中總能學到些東西。我剛開始打球時,沒人料想到我能打入NBA。我自己連想都沒想過。但是,看看我現在。重要的不是對失敗做好心理準備,而是不畏懼失敗。

第三章 第一次的籃球

媽媽覺得如果我念大學的話,就可以在城市裡找一個工作,找個女朋友,出去約會,只要高興,可以再換一任,一年換四任女朋友也無妨。總之能過上好日子。

打職業籃球,中國的孩子並不認為是什麼了不得的夢想。我也不是從小就想成為籃球運動員。小時候我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名人,不論是政治家、科學家或者將軍都可以。我想成就一番大事業。

美國的孩子長大後能打職業籃球的很少。中國孩子這種機會就更少了,因為中國孩子更多,而全國卻只有14支甲A職業籃球隊(級別再低一些的就很難稱其為職業球隊了)。中國球員的薪酬要比NBA球員低很多,要想發財是異想天開。NBA發展聯盟(NBDL)球員的年收入3萬美金,中國的頂級球員年收入也並不比他們高。中國球員像所有職業運動員一樣,退役時遍體傷痛;而他們還得出去另謀一份工作。當你最擅長的只是彈跳、投籃,你能找到一份什麼更好的差事呢?

正因為如此,我父母以前從不想讓我成為職業球員。儘管我爸爸曾經打了9年職業籃球,我媽媽曾效力於國家女子籃球隊。我爸媽不想讓我再走他們的路,想讓我過上更好的日子。

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我肯定會長得非常高,他們這樣想:身高超過2米10,找常規的工作會很困難,所以,把書讀好就更重要了。

中國人有這樣的習慣——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用X光照他們的手,測量骨頭以預測未來的身高。我10歲的時候1米65,X光照過後說我會長到2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