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就悲劇了……世間真是充滿了危險,郭紹之前忍著,但現在不覺得自己還有退路。

一硝二磺三木炭。郭紹在路上默唸了幾遍,這個比例究竟好不好,他不知道,更記不得精確的比例……記住了也沒用,礦物有很多雜質,誰知道混在一起究竟是什麼比例?

在下蔡鎮的一個屯糧院子裡,郭紹見到了李谷。

“郭將軍要這些東西作甚?”李穀道,“用來燒城門嗎?壽州有甕城……”

這句話提醒了郭紹,火藥是燃爆,不是爆炸;燃爆的威力取決於燃燒的速度。他見倉庫裡只有幾麻袋東西,用刀劃開口子一看,是一些灰色的塊狀物,像是魔芋一般的顏色。郭紹微微一想,問道:“這是硝石麼?”

李谷點點頭:“硫磺和木炭都不是問題,大批已從各地調運,剋日即到。但附近諸州能收集到的硝石不多,只有從關中急調,地方官累積上報數量不下兩千斤,可能還得十天才能運到。”

郭紹忙拜道:“李公能如此得力幫忙,感激不盡。”

“都是小事。”李谷微笑道,“我以前做過宰相,和許多地方官都有公文來往,也常被官家授命籌辦軍需,輕車熟路不過舉手之勞。”

郭紹便把一塊硝石從麻袋裡摳出來,拿在跟前仔細瞧。前世他到底是讀完了高中又上過大學的人,知道硝酸鉀這種化合物應該是類似鹽巴的晶體,手裡這石頭一般的玩意灰不拉幾的,不知道有效的物質究竟有多少。

他一番尋思,不想洩露軍機,又派人去壽州把羅猛子部下三百親兵調到了下蔡,下令封鎖倉庫,驅趕閒雜人等。

接著在郭紹的授意下,大夥兒就在院子裡架起大鍋來,又去找來一些需要的物什。鉀是元素週期表靠前的活躍元素,鉀的化合物一定易溶於水。

半麻袋硝石被錘碎後,就被在木桶裡摻水攪化,然後用濾豆腐的紗布過濾出水。過濾過的水被倒進大鍋裡煮,烘乾。終於炒出來了一堆白灰色的晶體,這就是硝酸鉀?郭紹抓一撮在手心琢磨,發現裡面的晶體規則不一,有些像鹽巴一樣的小顆粒,還有的晶體是長條形。這不是一種物質,不然結晶後形狀應該一樣。

郭紹讓人拿竹編的篩子來篩,分類。然後把兩種晶體分別混合大概數量的木炭和硫化,點火來試。發現只有長條晶體才能急劇燃燒。

然後另外幾口鍋也架起來了,用那種方法半天就把幾麻袋硝石加工成了三桶硝。

左攸幫忙,用稱量貴重物品的戥子來稱,混合成四十九種不同比例的火藥。混合的時候比較麻煩,乾燥的三種物品攪重了會自燃,不攪均勻又怕混合得不好。不過左攸等人很容易就想到了法子,直接摻水打溼,和麵團似的然後拿到加工糧草的石舂裡舂。晾曬一天後,次日再小心碾磨成粉。

但這時郭紹讓他們不用費事磨成粉了,直接搓碎成顆粒,拿細篩子篩勻即可。

大夥兒忙活了三天,四十九包黑乎乎的玩意就獻了上來。郭紹便和左攸羅猛子以及十幾個親信的親兵留下,在屋子裡試驗起來。

方法很簡單,試出哪一種燃燒得最快。

四十九種火藥再細分成七組,每組選出燃燒最快的一種;然後勝出者再一起最後試驗。跟比賽的規則似的。七種火藥用紙摺疊,弄出一個長條,然後數一二三一起點燃,看哪一種最先燃到盡頭。

屋子裡很快硝煙瀰漫,大夥兒咳嗽不已,只好把門窗開啟透氣。

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簡單,郭紹等一個時辰不到就試驗完了。找出了那包火藥的比例:七兩五錢硝、一兩硫磺、一兩五錢木炭。

郭紹隱約知道火藥顆粒比粉末燒得快,尋思原因,估計是中間有空隙更容易燒起來?不過他覺得實驗是證明一切猜想的方法,而且這事兒又簡單,便獨自拿同一種火藥的顆粒和粉末來點,果然差距明顯……同樣長度的火藥條,顆粒火藥燒沒了,粉末連三分之一都沒燃到。

這邊搗鼓得差不多了,郭紹命令左攸留守倉庫,羅猛子節制親兵,叮囑他們不得洩露軍機,否則死罪難逃。另派親兵斥候至淝水附近設明暗哨,提防細作。

郭紹返回了壽州城。次日,皇帝派來的大臣又到壽州。這回來的人不再是好說話的王溥,倒也是郭紹認識的人:竇儀,還有個隨從趙普。

郭紹漸漸想起來,趙普似乎是投靠趙匡胤的人,現在怎麼和竇儀在一塊卻不得而知。

竇儀什麼都沒說,就在城池附近到處轉悠,實地考察城外的部署。郭紹在旁邊一一解釋自己的部署意圖和如何防備城中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