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是非常難。

一有機會就出擊

有些人創業的時候可能為了掙錢,有些人可能是為了做一番事業,然後呢,要做到儘可能做大,一有機會絕對要出擊,我屬於這一種。我並不是說掙了錢,完了有個名,趕緊帶老婆孩子享福去,完了看著錢別丟了,我可能不是這種人。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黃光裕:商業教父的資本遊戲(11)

重要的是有感覺

你要做什麼事,首先得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種感覺。喜歡不喜歡我覺得並不是太重要,你懂不懂這個專業我覺得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感覺,做買賣有沒有感覺。有了感覺之後,我覺得首先你要有想法,對一個事構思一定要有想法,有切入點。所以作為一個公司也好,作為一個行業也好,實際上是達到目標的一個載體而已,公司和行業本身並不是最關鍵的。易,或者就找得到感覺,我覺得比例應該比較少。

我不是為了胡潤而存在

黃光裕就蟬聯胡潤百富榜榜首接受記者採訪時,心態十分平和地說:“這隻代表社會對我們公司的一個評價。”“我從未計算過自己的身價——覺得算這個沒什麼意義。其實,中國的富人很多,而且我對‘中國首富’這個提法也沒任何概念。”他說,今後會加倍努力,把國美集團繼續做大做強。“我並不喜歡此類排行榜曝光自己的財富,但也不怕上榜,因為這個榜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企業的效益才是最重要的,我不是為了胡潤而存在的”

【案例分析】

富豪個人財富慾望與風險控制的失衡

黃選擇的是一條在可能條件下無限放大其利益的道路。他的最漂亮的一手,當數2004年的香港借殼上市,這是他炫目的財富神話的放大器。他以88億港元的作價把自己擁有的一部分國美權益注入上市公司,當年他就被做富豪排行榜的胡潤“發現”,以105億元的個人資產估值成為當年的胡榜首富。這為他開啟了媒體的聚光燈。從此,首富的每一個動作,都遭受關注、記錄和評議。媒體的關注加上中國經濟的向上趨勢帶來的樂觀情緒,各種投資基金、投資銀行削尖腦袋對“投資中國”機會的角逐,以及股市的跟風追捧,黃光裕得以成為中國最為成功的套現者——短短四年間從香港資本市場上套現130餘億港元。

順利的套現之旅也大大刺激了首富的胃口。他因此變成一個豪購者,馬不停蹄地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產業併購神話,同時還在試圖收下一個又一個用以締造新的借殼上市神話的國內A股殼資源。另一方面,市場上存在的大好機會、尋求繫結首富以實現它們增值本能的各路資本大鱷——貝爾斯登、華平、太平星——也在鼓勵首富“吞食”的豪情。

2004年以後,黃光裕越來越偏重於資本運營,但他還不是一個純粹的資本玩家,因為起家於實業的他仍握有國美的最大權益,並擁有日益膨脹的地產業務。但在實業之外,他已經在構建這樣一個資本運作迴圈圈:買入資產→買入殼資源→把經過包裝的資產注入殼資源→增值後套現→用套得的現金繼續買資產、買殼資源、包裝資產、注入套現……

當大家普遍在質疑國美收購大中的價格過高時,首富一定算了這樣一筆賬:高出幾個億不算什麼,等我把大中收掉,國美市場集中度將大大提高,國美在資本市場上的溢價也會隨之提高,自然會填補收購時多花的錢。

黃的成功得益於市場的繁榮,他也把進一步的資本運作建立在市場會繼續繁榮下去的假定前提下。但是,市場沒有聽他的話,資本市場的寒流迅速席捲全球,越大的玩家,會越覺得寒冷。因此,即使這次的“調查門”黃能夠安然過關,在接下來的市場寒潮中,首富和他已經作出的投資,也將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榮衰輪迴週期從骨子裡保持冷靜的觀察,這對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是極大的考驗。但於黃而言,如果那麼冷靜地觀察這些問題並且隨時隨地地防範這種風險,他還會是今天的首富嗎?

黃光裕說的一句話如今已經成為名言:“我只要有三分把握就去做。”當他成功時,公眾把這當作關鍵因素,當他出問題時,公眾又把這當作致敗之由。

公眾並沒有錯,敢賭,既是成就之源,也是風險之源,這是商人都知道的常識。黃的獨特之處其實不僅在於敢賭,還在於他對財富的飢渴感。一個飢渴的人不會在乎條條框框的限制。從上世紀*十年代從國有商場裡拼得自己的一塊生存空間,到21世紀初在全國各大城市發動對傳統國有企業的駭人聽聞的大絞殺,黃的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