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江充這廝偷偷命人將巫蠱用的一些“桐木人”埋到後宮裡,以便栽贓那些倒黴的后妃們,然後他便向皇帝進言說後宮中有蠱氣,最後一經查驗,果然如此,結果不難想象:那些后妃們死得很難看——她們可是有詛咒皇帝的心理動機,誰讓皇帝一年到頭都不臨興她們一次呢,而江充這廝正好恰如其分地利用了這一點。於是,慢慢的江充就把矛頭對準了當時的皇后衛子夫和她的兒子太子劉據,江充這廝的萬里長征眼看就要走到最後一步了。
不過那太子又豈是好惹的,江充純粹是在玩火,他是怎麼也沒有想到:他一個玩鷹的,最後愣是被鷹啄了眼。
江充先是如法炮製地栽贓太子,而太子一時也不曉得究竟是怎麼回事,結果情急之下太子居然開竅了——媽的!一定是江充這小子栽贓!於是衝動上來的太子便趕緊帶人先去滅了江充這廝,就這樣,江充等一干鳥人搬起石頭最後還是先砸了自己的腳,以後劉徹明白過來這事兒時,更是將他老江家一門給滅了。
不過當時太子這樣興師動眾地來幹掉皇帝身邊的紅人兒,這不明擺著是要造反嗎?於是丞相劉屈氂等一干人趕忙派來大軍鎮壓,這太子也是心虛得很,不肯輕易伏法,這樣雙方的近十萬人馬便大戰於長安城五日,“死者數萬人,血流入溝中”。最後,太子軍失利,既已釀成如此慘重惡果,那太子也沒臉再活下去了,於是當即自殺。堂堂一國太子都被逼迫成這副德性,可想而知,這帝國上下對劉徹這位皇帝敬畏到了何種程度!
然而老糊塗的漢武帝卻更加生氣了,此時惶惶然的他絲毫也未加懷疑兒子的用心是歹毒的。這樣,一時間他也便對於任何人、包括自己廝守幾十年的老婆都失去了起碼的信任,劉徹開始發飆了——不僅衛皇后被逼自殺,連太子一家也幾盡被滅門,更牽累了一干大臣們。後來巫蠱之禍又進一步發展,連還擊太子有功的丞相劉屈氂、貳師將軍李廣利等人也因搞巫蠱和與此有關連的罪行而被滅族,不過劉、李一夥幻想渾水摸魚,可能並不是冤枉的。
至此,大漢王朝的朝堂之上已為之一空,風燭殘年、子孫凋零的劉徹眼看就要成光桿司令了。他要是再不及時懸崖勒馬,那就只有萬劫不復了。
①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後指這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管轄的地區(轄境相當今陝西中部地區)。
② 本是一種古代民俗信仰,後代就慢慢演變為加害仇敵的巫術。它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毒蠱就類似於今天的投毒。苗族人在歷史上就以擅長此道聞名。
七、反思之後的亡羊補牢
七、反思之後的亡羊補牢
1、細君公主的悲怨之聲
劉徹到底是“聖徹過人”的皇帝;當他已然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他甚至竟不惜矯枉過正起來。而這裡便先要提及一下“輪臺屯田”一事了,它正是大漢帝國改行戰略收縮政策的一個契機。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以來,西域一直都受到匈奴人的控制,秉承著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則,為聯合西域諸國共同夾擊匈奴,劉徹就曾經於前138和前119年兩次派出著名的外交人士張騫成功地出使到了西域諸國。這樣,不久之後,雙方的貿易、聯絡與合作關係都加強了,於是西域諸國便開始不大聽匈奴人的招呼了。
但是匈奴人是不會甘心自己在西域的失敗的,到嘴裡的肥肉怎麼可以輕易就丟棄了呢,於是匈奴人便指使那還聽自己話的、地當西域交通孔道的樓蘭與車師兩個小國出來搗亂,並經常沿途截殺漢朝使節。這樣,終於激怒了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大漢派出將軍趙破奴進擊樓蘭、車師,狠狠地給了他們點顏色看看,如此才算初步確立了大漢在西域的優勢地位,而之後西域大國烏孫也主動結好於漢,並與漢和親。而此次參與和親的細君公主不得不重點說一說,這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女子。
細君公主本是諸侯王的女兒;他父親江都王因謀反而被誅,所以派遣她去和親也算是一種“開恩”。細君公主在烏孫人地生疏、語言不通,可以想象,她生活難以習慣,又思念故鄉,舉頭見日,不見長安,於是便作了一首《悲愁歌》(又名《黃鵠歌》),其辭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詩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