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後來人們就用“言不由衷”來表示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
■ 陽春白雪
典出《文選?宋玉》: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宋玉遭到了朝中很多人的攻擊,楚王就問宋玉是什麼原因,宋玉給楚王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人在郢都唱《下里》和《巴人》兩首歌曲,有一千多個人能夠跟著一起吟唱;後來這個人開始改唱《陽阿》和《薤露》,這兩首歌就有些深奧了,能夠跟著唱的人就少了一些;等到此人改唱《陽春》和《白雪》的時候,由於曲意過於高深,內容非常難懂,此時就沒有幾個人可以跟著唱了,數數也不過十幾個人。宋玉用這個故事來比喻自己優雅高潔,朝中沒有幾個人可以跟得上他的節拍,便開始被人攻擊了,大有曲高和寡的意思。
四字篇 第十四章(3)
後來人們就用“陽春白雪”來形容高深雅緻的文學作品或者是藝術家。在文學界“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是一對反義詞。
■ 揚揚自得
典出《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春秋時期,一天,齊國宰相晏嬰乘車外出。他坐在車上深沉穩重,而他的車伕坐在前面寬大的車篷下,揮動鞭子策馬而行,美得像要飄起來一樣,很是得意。
車伕的妻子在街上瞧見後,回家後便勸車伕不要那樣揚揚自得、仗勢自恃。她說:“人家晏嬰做齊國的宰相,聲名在諸侯中遠揚,可是我今天見他溫良沉穩,一副志向遠大的樣子。而夫君您不過是為人趕車,卻一副揚揚自得、了不起的樣子,您覺得這樣對嗎?”
聽了妻子的話,第二天,車伕就立即更正自己的態度,變得很是謙遜。晏嬰聽說後,認為他是可塑之才,後來推薦他當上了齊國的大夫。
後來,“揚揚自得”就用來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 仰人鼻息
典出《後漢書?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猶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東漢末年,統治中國四百多年的漢朝終於奄奄一息,快要滅亡了。漢獻帝非常軟弱,國家的大權都控制在大臣董卓手裡。董卓氣焰非常囂張,橫徵暴斂,各地諸侯也紛紛徵兵買馬,肆意擴張。渤海太守袁紹,也派自己的心腹去冀州勸說韓馥把冀州讓給自己。韓馥也是一個軟弱的人。他聽說把冀州讓給袁紹可以使自己有了穩固的靠山,不用再和別人爭爭搶搶,還可以得到讓賢的美名。考慮到種種的好處,韓馥就答應了使者將冀州讓給袁紹。後來韓馥的長史耿武聽到這件事情以後,勸說韓馥:“冀州雖然地處邊遠,但是冀州有十萬大軍,糧草也可以用十年之久,而袁紹孤軍在海上,什麼都沒有,是要仰仗我們才可以呼吸的呀,如果我們給他斷了奶,他很快就會死的,為什麼要把冀州給他們呢?”
這件事情以後,人們就用“仰人鼻息”指代依賴別人的呼吸來生活。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主。
■ 夜郎自大
典出《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漢武帝時期,滇國,夜郎族以及西南地區其他的一些小的國都歸順了漢朝,有一次漢武帝派使者出使西南地區,當使者到了滇國的時候,滇國的國君就問漢朝使者說:“你們漢朝和我們滇國比起來哪一個大一些呢?”而到了夜郎國,夜郎國的首領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夜郎國與漢朝相比哪一個更大一些?”滇國和夜郎國的範圍都只是一個轄區,是州的一部分,而由於交通閉塞,滇國和夜郎國又都處於山區,他們既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別人,所以才問出這樣的問題。滇國的國王和夜郎國的國君不知道漢朝的疆域是多麼的廣大,問出了這種沒有可比性的問題,雖是為人所譏笑的,也並不能對他們進行責備。
這是一個笑話,然而“夜郎自大”一詞卻從此流傳下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天,表示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 一鼓作氣
典出《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
春秋時,強齊發兵攻魯。謀士曹劌得悉魯莊公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