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五行山下,直至加入取經隊伍,在西天成佛這整個事情,如果悟空冷靜地想一想就會發現,被壓在五行山下,如來並不是哄了他,而是挽救了他。因為如來是有置他於死地的能力的;不僅如來,就是他的授業恩師也有這個能力。當他離開菩提祖師之時:

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第二回)

自覺維護等級體制(4)

祖師不僅有能力處死他,還可以讓他“萬劫不得翻身”,決定他死後的命運。如來的法力可能更高,手中掌握的權力資源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真要想對付他,顯然不是一件難事。

其次,相比於後來被他打死的六耳獼猴等妖怪,他大鬧天宮闖下的禍事更大。如來只是把他壓在五行山下,是很寬大的處理了。這體現的是如來的寬容,而絕不可能是如來的無能。從總體上說如來是一位比較寬容的領導者。例如,對於悟空打死六耳獼猴,如來是不忍心的。對此,悟空還說,“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

到取經中途,如來更是不計較悟空以前的過錯,許他到西天后也可成佛。如來的法力、手段和心胸氣度都不是尋常可比的。以力服人是假服,是身服心不服;以德服人,是心服。德、力並用,可以讓人口服心也服,這才是如來要的效果。當孫悟空想通這些事情中的關節後,就很容易明白如來對他的好,他對如來的看###有很大改觀。相應的,他也會改變對很多事情的看法。

在取經過程中,孫悟空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能力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明確了自己的可能性,即在眾人的幫助下,他可以輔助唐僧完成取經的偉業。這樣,他既不是感到前景渺茫,不知道該幹什麼;也不再是“天下事捨我其誰”,抱有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負。正是在這個不斷摸索、不斷調整認知的過程中,他對自身在天界的位置獲得了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完成了對自己命運的把握。

◆悟空對唐僧態度的變化

在取經行程中,悟空對唐僧的態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開始悟空對唐僧有感激之心,主要是因為唐僧救了他的命。但他內心對唐僧並不很尊敬。他們剛離開五行山不久,八戒、沙僧還沒有加入隊伍的時候,在蛇盤山鷹愁澗,悟空就打起了退堂鼓,他扯住觀音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從他的話裡話外可以明顯看出,悟空並不看好唐僧。(第十五回)

(1)悟空與唐僧的三次分手

在取經路上,孫悟空與唐僧共有三次分手,三次分手的情況都有所不同,這可以在某種意義上反映兩人關係的變化。

表 悟空與唐僧的三次分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時間 剛上取經路 大約在取經隊伍出發後的第三年 約在取經隊伍出發後的第六至七年

地點 出五行山不遠 白骨精所在的無名高山 無名山區

原因 悟空打死六個毛賊,以為唐僧會贊他的本事,不想被唐僧責怪、嘮叨了幾句。 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變化的人物,唐僧認為他錯殺了好人。 悟空打殺了幾個強盜,特別是把他們曾投宿過的楊老兒家的兒子打死了。

悟空的態度 悟空主動離開唐僧。 悟空死活不肯走。最後無法,拜別了師父。 悟空並沒有把強盜全部打死。被唐僧趕走後,他不知往何處去,最後決定找觀音評理。

唐僧的態度 唐僧沒想到剛訓斥了兩句,猴頭就走了,他感到奇怪、失望和悲哀。 唐僧堅決要趕走悟空。 唐僧堅決要趕走悟空。

回來的原因 在東海龍宮,龍王用“圯橋進履”的故事開導悟空,經過利益權衡,悟空決定返回取經隊伍。 唐僧被黃袍怪變成了老虎,八戒前往花果山請回悟空。 降伏六耳獼猴後,如來派觀音親自護送悟空回來,唐僧接受了悟空。

回來後的情況 一回來悟空就被騙戴上了緊箍。 唐僧、悟空的師徒關係有所改善。

悟空也數落了八戒和沙僧,初步奠定了在二位師弟前的地位。 經此一事,唐僧明白取經隊伍不能少了悟空。悟空也知道保唐僧才是正理。師徒關係在此後有了實質性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