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唐僧對悟空並無好感

一開始,唐僧對孫悟空並沒有什麼好感,這也正常。唐僧不太喜歡孫悟空,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價值觀的差異

唐僧是有道高僧,對佛經有精深的研究,他對學術研究有莫大的興趣,喜歡探討純理論問題。在水陸大會上,唐僧是經過嚴格選拔確定的大會壇主,在臺上講經。這時,觀音變成的“疥癩遊僧”從聽眾席出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作為一般的聽眾,這麼做很沒有禮貌,這樣的指責基本上屬於砸場子的行為,把大會壇主從根本上給否定了。

唐僧卻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而是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唐僧此時並不知來人是菩薩化身,他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是因為對知識、對真理的強烈渴求在驅動著他。不管怎麼說,唐僧是高階知識分子,是個文化人。而孫悟空,按他此前的表現,在唐僧眼中屬於大逆不道之輩。他剛入師門不久,就一氣打死了六個強盜,唐僧怪他草菅人命,他還說唐僧迂腐。按唐僧的標準,這樣的弟子實在是不宜到西天去的。

(2)性格差異。 最好的txt下載網

悟空與唐僧的關係變遷(2)

唐僧的性格是“綿裡藏針”,一方面,他似乎個性懦弱,經常被妖精唬得魂飛魄散。另一方面取經的信念強烈地支撐著他,他在取經這件事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動搖。孫悟空的性格則相反,屬於恃才傲物、桀驁不馴的型別。成為唐僧徒弟沒有多久,不過因為唐僧嘮叨了他幾句,就一聲不吭溜走了,弄得唐僧既惱怒又驚訝。徒弟竟是這樣的性格,與唐僧想象的和諧師徒關係的模式實在差得太遠。

(3)本事差異

這一差異也是唐僧心底的痛。唐僧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束手無策。而這個徒弟,雖然有點無法無天,卻是真有本事。不僅大徒弟的本事高強,就是與二徒弟、三徒弟相比,師父的本事也太差了。徒弟太有才了,反過來說就是師父太無能了,這兩者的關係是成比例的,所以,唐僧並不為悟空的才能感到莫大的歡喜。對這個大弟子,唐僧既不能在價值觀上說服他,更無法靠自身的本事威服他。那師父的權威性在哪呢?說起來自己是師父,但其實似乎這個徒弟在自己面前的地位更高些,起碼是自己沒有心理上的優勢。從利益的角度講,師父對徒弟的依賴並不遜於徒弟對師父的依賴。這個徒弟在師父面前有時也確實不留情面,多次在公開場合說師父是“膿包”、“忒不濟”,唐僧也是好面子、有身份的人啊,聽了這話,你讓他的臉往哪擱,你讓他心裡怎麼想啊。

◆唐僧的領導策略:聯合八戒、制約悟空

由於師徒在價值觀、性格、本領方面的差異,加上徒弟在公開場合經常並不給師父以應有的尊重,因此,在取經行程的早期階段,唐僧對孫悟空在心理上頗不接受,在感情上也不太喜歡。

由此導致的第一個反應是,他要對孫悟空加以控制,以樹立和強調師父的權威。趁孫悟空負氣離去的空當,觀音送來了緊箍,並傳給他緊箍咒。唐僧趕緊把這當成一件大事來辦,“坐於路旁,育習那定心真言。來回唸了幾遍,念得爛熟,牢記心胸”。孫悟空回來後,唐僧不惜違背出家人不可打誑語的戒條,騙孫悟空戴上緊箍。悟空戴上緊箍後,唐僧在悟空並未犯錯的情況下,立即念起緊箍咒,就是因為他意識到這是維護師父權威的一個重要資源和手段。

掌握了緊箍咒這個權力資源,唐僧找回了一點做師父的自信,覺得基本可以控制住孫悟空了。但實際情況還是有點出入。面對白骨精一次次的變化,孫悟空竟然屢次採取先斬後奏的做法,不顧自己的命令和告誡。這令唐僧覺得很沒有面子。其實,孫悟空打白骨精的時候,心裡是很顧忌師父念緊箍咒的,不過想到事業為重,認為師父的思想工作能做得通,他還以為“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鬨,好道也罷了”。卻不知道,唐僧對他這個大弟子一直就不滿意。

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驅使唐僧做出趕走孫悟空的決定的,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還是感到這個猴子不聽話,不好控制;第二點是覺得現在手下有八戒、沙僧,不見得就到不了西天。孫悟空說:“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對此,唐僧並不相信,他說“我命在天”,認為地球不會因為少了孫悟空就不轉了,反正他唐僧不怕。孫悟空的傷心就不用說了,他說師父“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