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保唐僧的困難,“這行囊馬匹,誰與看顧”,你一個人保唐僧,又要牽馬、又要挑擔子、還要化齋、打妖怪。你不在的時候,一個普通的強盜就能要了唐僧的性命。真要就你一個人,必然是什麼事情都得自己做,顧頭不顧尾,你以為這事情就那麼容易?其潛臺詞是,雖然二位師弟功勞不顯,其實也是不可或缺的。孫悟空“雖是神通廣大,卻也明理識時”,聽了沙僧一番話,馬上就回心轉意了。
其實,孫悟空應該是沒有獨自保唐僧到西天的想法,這菩薩的安排,豈能隨便更改,師兄弟的名分也不是說不要就不要的,他不過是藉機發洩一下不滿罷了。另外,也是提醒兩位師弟,不要什麼都指著大師兄,有些事情還是要多上一點心。
從總體上看,在前往西天的過程中,悟空在兩位師弟面前的權威不斷鞏固。悟空對此也費了不少心思。不過,悟空這麼做不完全是弄權,他是為了避免與妖怪作鬥爭時有後顧之憂,目的還是要同心協力,保唐僧到西天。他從唐僧手中取得對師弟的排程權,不過是為了更有效地做事罷了。
從前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如果孫悟空的本事不夠高強,這大師兄的位置他是坐不穩的。這對我們為人處世也有啟迪作用:不管一個人的人生經驗多麼老道,機會多麼好,關係怎麼硬,他還是要有真本事,這是幹事業的基本前提。當然唐僧是個例外,但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就是那個例外的唐僧,何況,唐僧是不能夠獨當一面地做事業的,只能靠如來給他罩著,還好如來是長生不老的,要不然,唐僧在天界的前景不一定妙。
悟空與唐僧的關係變遷(1)
我們前面對悟空與唐僧的關係已經進行過一番分析,這裡,再從利益角度對二人的關係進行一點討論,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實際上並不衝突,而是互補的關係。把它們結合起來看,可以對二人之間的關係形成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唐僧這人,除了”根紅苗正“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優點,主要是有著執著的追求。另外,他對於師父的講話和指示十分尊重,儘可能身體力行,不像孫悟空有很強的逆反心理。雖然他只是一個凡夫俗子,在幾個徒弟面前顯得本領低微,還經常“不分好歹”,但作為取經隊伍的領導,唐僧也還是可以的。最關鍵的是,如來、觀音把他放在了這個領導崗位上,唐僧也有決心不折不扣地完成師父交給的任務。
明明不過是要到西天取得經書,再把經書送到東土大唐。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如來卻規定要一步一步走著去。對這樣的任務,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可能很難理解,在不理解的情況下也很難不折不扣地執行。你看孫悟空,直到第七十七回,還在那心裡犯嘀咕,認為“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幹,弄了那三藏之經!若果有心勸善,理當送上東土,卻不是個萬古流傳?只是捨不得送去,卻教我等來取。”懷疑如來其實捨不得把經書送到東土,還在想“若不肯(把經書)與我,教他把松箍兒咒念念,退下這個箍子,交還與他,老孫還歸本洞,稱王道寡,耍子兒去罷。”你看他的政治立場和組織觀念都到哪裡去了,真是自由散漫慣了。
唐僧則不同,對於師父的安排,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總而言之一句話:無條件地遵照執行。反正師父自然有師父的考慮,那不是咱的事情。
不過在執行師父安排的任務過程中,唐僧也有他的苦惱,而且是很大的苦惱。最大的苦惱在於,上方給他配備的人手,這些人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太難管教,都是虎狼一般的人物,論其實,比虎狼還要兇狠得多。幾個徒弟長得也都不咋的,基本上是凶神惡煞一類,一路不知嚇倒了多少人,其中孫悟空的形象似乎稍微好一點。其實,唐僧剛看到他們的樣子心裡也難免有點害怕,剛上路的一段時期,天天跟他們在一起,可能晚上也做了不少噩夢。不過後來長期相處,每天面對這幾張臉,也就看習慣了。唐僧還要在別人面前為他們說好話,說什麼“醜自醜,甚是有用”等等之類。這三個傢伙,不僅長相不堪,“一個夜叉,一個馬面,一個雷公”,而且經常大言大語、大聲大氣,害得唐僧經常要向人賠笑,說“他都是這等粗魯,不會說話”。
當然,唐僧是有道高僧,這些對他算不了什麼,都只是些面子問題、形象問題,不過是多向人賠笑臉,多做解釋工作罷了。畢竟,如何有效地帶領和整合這個團隊,完成朝廷交辦的取經任務才是最重要的。
由於孫悟空是唐僧手下最有本事的,也是最不聽話的,因此,我們在這裡重點討論唐僧與孫悟空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