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變人說的基礎上。這就如同在冰面上建起的大樓,太陽出來冰一溶化,再好的大樓也要塌陷。用生理學的猴變人求證人類的歷史,是不是有誤導其它學科之嫌呢?
由於權威的“走出非洲”說也得到了中國部分科學家的認同,在這裡就不得不多問幾句了。
1。直立猿遷徙的原因是“尋找物產豐富的地方求生存”,所以才由乾旱的非洲北上,物產豐富的尼羅河三角洲為什麼沒有把它們留住,反而要勇闖更加乾旱的阿拉伯大沙漠?是為了“尋找物產豐富的地方”還是為“求生存”?從道理上說得通嗎?
2。直立猿遷徙的路線據說是沿著非洲海岸走的,於是便放棄原有的食譜改為插魚吃了?為什麼今天生活在河邊的猿類沒有改變食譜去狩獵魚蝦吃呢?
3。當它們穿過乾旱的阿拉伯大沙漠到了物產豐富的兩河流域,為什麼還是留不住它們?還要沿著印度的海岸線再次尋找物產豐富的地方呢?
4。印度河、恆河流域也算物產豐富的地方罷?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多次放棄物產豐富的地方,必須要堅持遷徙呢?是為了“地理大發現”還是為了分散人種呢?
5。到了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又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它們似乎討厭物產豐富的地方,才一部分沿著中國東海岸北上,一部分勇闖大海去了印尼群島。它們究竟是尋找物產豐富的地方,還是逃避物產豐富的地方?
6。先說自東南亞北上的直立猿,物產豐富的長江、黃河流域仍不能滿足它們的需求,才繼續北上去黑龍江流域,或許黑龍江流域不夠寒冷,怕冷的直立猿才遷徙到更加寒冷的西伯利亞去“求生存”。這雖然不是神話,是不是也太離譜了?
7。 為了說明美洲人也是從非洲走出來直立猿的後代,又因猿類不識水性缺乏橫渡大西洋的魄力,才讓它們在亞洲繞一個大圈子進入西伯利亞,併成功地橫穿冰天雪地的斯塔諾夫山和科羅瑪山,設想白令海峽曾是陸橋,於是這些赤身裸體的“直立猿”看上去與現代人已經沒什麼區別,沒穿羽絨服也沒有食品,它們沒有被凍餓而死,反而神奇地走進北美乃至南美大陸,讓人聽著、看著猶如《天方夜譚》的片斷,這卻是科學的說法。
8。為了表明世界所有人類均是來自非洲,四面環海的印度尼西亞島上也發現了爪哇人(長臂猿而已),那必須也是從非洲走出來的!滔滔的海水上能行走嗎?於是“走出非洲”編導者便讓它們架著一葉獨木小舟,從東南亞海岸邊橫穿大海去了印尼島。它們冒死橫穿大海是為了求生存還是有意探險?實在是令人不解。
9。澳洲大陸也存在有人類,如何解釋呢?想當年東南亞有勇闖大海的直立猿,就不能讓它們再闖一次大海嗎?於是讓它們仍然架著一葉小舟(是否有小舟還沒有證據)再次勇闖茫茫的大海,否則,就無法解釋澳大利亞及其附近諸海島上早就有人類存在的事實。看來幾十萬年前的直立猿很有地理知識,似乎它們早就知道南太平洋中有塊澳洲大陸,所以才要冒死探險。這不是驚險小說,而是“科學”的人類形成史!
10。這種離奇的人類形成史,中國的科學家怎麼也信了呢?那就是他們從12000例中國人身上發現的DNA確與當代非洲人(能代表古代非洲猿嗎)相近,為什麼不敢站出來強調人與猿截然不同的地方呢?當年英國的赫胥黎是從骨骼結構上比較了人與猿,現在是從DNA結構上比較了人與人,比較的部位雖然不同,卻同是一個認知方法。骨骼比較已經不具備說服力了,再改DNA比較,仍是犯了用生理學知識譜寫人類歷史的錯誤!缺乏自信的中國科學家,你們什麼時候才能不跟著西方人的屁股後面跑,自己獨立地創出一種新的科學思路呢?
五、海猿形成說
瞭解進化論學說的人都知道,在“人類進化時間表”裡有兩段嚴重的缺環。請看:古猿:生活於1400萬——800萬年間。
南猿:生活於400萬——190萬年間。
猿人:生活於170萬——20萬年間。
這裡面有兩個空白期,古猿與南猿之間空缺了400萬年;南猿與猿人之間空缺了20萬年。這些空白期一方面說明考古學家至今尚未發現這期間有關古猿至南猿之間的生物化石;一方面也說明無論是猴變人還是猿變人的說法在這段時間裡找不到任何證據,可以說這個變化過渡期是根本不存在的,這樣一來整個猴變人的戲法就有了破綻。相比之下,400萬年比20萬年更加引人注目和懷疑。試想這400萬年並不是個短時間,為什麼80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