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許多產業,連查理或是我可能都無法確定到底它們的業務是‘寵物石頭’還是‘芭比娃娃’。甚至即使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努力研究這些產業,我們還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有時是由於我們本身智力和學識上的缺陷阻礙了我們對這些產業的瞭解,有時則是由於產業的特性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礙。對於一家隨時都必須應對快速技術變遷的公司來說,你根本就無法判斷其長期經濟前景。例如在30年前,我們能預見到現在電視機制造產業或電腦產業的變化嗎?當然不能。就算是大部分熱衷於進入這些產業的投資人和企業經理人也不能。因此,我們寧願專注於那些容易預測的產業。”
巴菲特的產業選擇經驗表明,產業演變對於投資分析非常重要。產業演變將導致產業吸引力及產業平均投資回報率的重大變化,相應地,企業對於產業演變的戰略反應是否適當將導致企業競爭優勢發生較大變化。
在產業演變分析中,應關注以下三個重點。
1。 分析重要的產業演變過程;
2。 分析演變中的重要經濟關係;
3。 應用產業圖景進行合理預測。
總之,作為一名企業投資組合經理人,甚或你只是一個普通投資者,你也不能只憑手上持有大量現金就隨意購買某個企業的股票,你必須抵抗這種誘惑。如果這家公司沒有經過你的投資原則檢驗,千萬不要購買。你一定要有耐心,等待適當的企業出現。不買進或賣出,你就不會有進展,這種假設是錯誤的。在巴菲特看來,要在一生之中做出數百個聰明的決定,實在是太困難了。
忠告2 必須投資明星企業(3)
把握成長與增值的分寸
巴菲特在選擇公司時,會綜合考慮這樣幾個因素:公司的管理狀況、金融業績以及現行價格。乍一看,這一切很簡單,但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方法背後,卻隱藏著巴菲特另一個重要的投資原則——把握成長與增值的分寸。
一般說來,一個“增值型投資者”尋求購買那些潛在價值被大打折扣的股票,因為它可以從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的比率中反映出來,也可以從價格與收益比率較低及股息收益較高中反映出來;而一個“成長型投資者”則與那些能產生快速收益的公司聯手賺錢,並且他們會持續地這樣做。
多數分析家都意識到他們必須在增值與成長之間做出選擇,這是因為他們習慣從思維上把二者對立起來。的確,許多投資者認為將二者混為一談是學術上亂穿衣的行為。但巴菲特對“增值和成長”卻另有一番見解。
在很多場合,巴菲特都曾解釋過某種股票的價值是整個投資期內現金流動總量減去適當的利息折現。在這裡,成長只不過是計算過程中的一部分,它附屬於現金流動。由此可見,依照巴菲特的觀點,增值與成長在尾部是相吻合的。
在巴菲特看來,你最好把自己稱作增值投資家,但謹防落入為購買典型的“增值”股而購股的陷阱之中。
正是由於巴菲特成功地把握了成長與增值的分寸,所以在數十年的股市搏殺中,他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優秀企業的股票
在1989年年報中,巴菲特反思在前25年的投資生涯中所犯的錯誤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基於持續競爭優勢的價值投資策略)要比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下一家一般的公司(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策略)好得多。
“在犯下新的錯誤之前,好好反省一下以前的那些錯誤倒是一個好主意。所以,現在就讓我們稍微花些時間回顧一下過去25年中我所犯的錯誤。
“當然,我所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買下伯克希爾公司的控制權。雖然我很清楚公司的紡織業務沒什麼發展前景,卻因為它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讓我無法抵擋買入的誘惑。即使在我的早期投資生涯中買入這樣的股票確實讓我獲利頗豐,但是到了1965年投資伯克希爾後,我就開始發現這種投資策略並不理想。
“如果你以相當低的價格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通常情況下,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會有所改善,使你有機會以不錯的獲利把股票出手,儘管這家公司的長期表現可能會非常糟糕。我將這種方式稱為‘雪茄煙蒂’投資法:在大街上撿到一隻雪茄煙蒂,短得只能再抽一口,也許冒不出多少煙,但‘買便宜貨’的方式卻恰恰是從那僅剩的一口中發掘出所有的利潤,如同一個癮君子想要從那短得只能抽一口的菸蒂中得到天堂般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