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7章 張洎的心路歷程

李煜剛喝了口茶,想穩穩心神,再思考對策。

一聽到“趙匡義”三個字,差點沒被嗆死,咳嗽一聲,把茶吐了出來。

“誰,第二個人的名字?”

陳喬不懂李煜為何如此大的反應,答道:“回稟陛下,趙匡義,趙匡胤的二弟,官職是許州參軍。”

“知道了,你去吧。”

反應能不大嗎,高梁河車神都來了!

李煜暗忖,看來,趙匡胤是別有用心。

要麼,他是有恃無恐,對自己的實力絕對自信,吃定南唐不敢輕舉妄動,否則不會讓自己的兄弟以身犯險。

要麼,他是刻意為之,歷史上,趙匡胤對自己這個兄弟,不是沒有防備之心,只是苦於母親昭憲太后愛護趙匡義,處處忍讓。

綜合看來,第二種情況可能性較高,因為趙匡胤討厭趙匡義,而南唐這邊恨不得活剝了張洎,將這兩個玩意兒“打包”送來,可以很容易產生挑釁效果。

想到這裡,李煜不僅後背發涼——

不虧是宋太祖啊,這一手算盤打得精明,萬一這兩人出點意外,主動權就完全被趙匡胤佔據了。一方面,他能“殘害兄弟、謀殺使節”為藉口,光明正大地對南唐開戰。

另一方面,就算是不開戰,這倆人被害了,趙匡胤可以獅子大開口,提出各種過分要求。畢竟,到時候他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朝廷中“投降派”還會藉機生事。

想到這裡,李煜趕緊喊道:“周泰!”

千牛衛中郎將周泰應聲入殿:“陛下,有何吩咐?”

“你速派人,趕往金陵驛館,一定要保證趙匡義、張洎的安全!”

“末將遵旨!”

安排完周泰,李煜還是有點不放心,又喊來清風。

“清風,你到御書閣一趟,找到潘慎修,傳朕旨意,讓他前往金陵驛館,陪同張洎、趙匡義。”

潘慎修,字成德,祖籍泉州莆田,時任起居舍人。

他是“出以父蔭”,潘慎修的父親潘承佑是閩國降將,官職最高達到了刑部尚書的級別。

潘慎修在南唐默默無聞,較為拿得出手的著作,就是一部《棋說》。

就人品來說,潘慎修中規中矩,既沒有挽救舊國,也不戕害舊主。例如,南唐被宋滅掉之後,趙匡胤曾經問過他:“人們都說,李煜這個人非常孱弱,是真的嗎?”

潘慎修的回答是:“如果真是如此,後主怎麼能執掌國家十多年呢?”

李煜選中潘慎修,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和張洎的關係親密。

派他去守在金陵驛館內部,一來隨時監控張洎、趙匡義的動向,二來,一旦有人造次,潘慎修能夠進行應對抵擋。

此時此刻,金陵驛館。

張洎自從過了長江,就一直心緒不寧,特別是進入室內環境後,便會不自覺地踱步。

在外人看來,張洎一心邀功,不惜回到故國,挑釁故主。

實際上,張洎心慌的一批,要不是刀劍相逼,鬼才願意來!

宦海沉浮多年,他就是再想要貪圖榮華富貴、高官大權,還是要臉的,最起碼,面子上得過得去吧;如今回到南唐,有誰會給他好臉色?

近鄉情怯,張洎能夠在“汴梁淪陷”的混亂中活下來,本來就夠奇蹟了。

事發當晚,陳喬揮淚辭別了眾多南唐樂官,在《陽關曲》這首絕唱當中,黯然又匆忙地離開驛館,前往廣濟河與藥娘、蔡振等人匯合。

張洎當時卻不在驛館當中,他以為這一夜,也是汴梁極為平常的一夜,就前去拜見“一見如故”的開封府秘書郎安習。

安習倒是很熱情,原因無他,兩人在清點南唐貢品的時候,自己得了不少好處,還拿出一部分送給趙匡義,這種“一起貪過贓”情誼,也算是相當牢靠。

誰知,兩人兩杯酒沒有喝完,外面就有人扯著嗓子喊“趙匡胤造反!屠城汴梁!”緊接著就是大亂鬥,韓通父子在御街之上對戰王彥升,鎮守城北的雷德驤開始派出軍隊,逐步向馬道街、啟封門圍攏。

留守在城中的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也亮起了傢伙,李筠等人也不甘示弱,拉起了隊伍。

一方是擁護趙匡胤,一方是擁護郭宗訓,雙方噼裡啪啦地開始幹仗。

這個時候,郭榮在小隱園當中,還剩下最後一口氣,藥娘已經完成了對小符皇后、郭宗訓的“狸貓換太子”計劃。

至於趙匡胤,他剛剛在陳橋驛完成了“黃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