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趙興頗有點得意:“在董小亮那裡你能吃到啥,論到海鮮的烹飪。原裝正版在我這裡。董小亮學到的是簡裝版——來人,抬蛟來。讓你們見識一下真正地海鮮燒烤!”

程夏領著眾兄弟抬上兩條大蛟。蘇軾一看。就知道趙興又在忽悠他們了,因為抬上來的一條是旱蟒——一條身長超過五米、色彩斑斕的熱帶叢林蟒;另一條才是海蛟,渾身亮銀色,身長三米出頭。

幾名程氏兄弟麻利的在屋裡搭起一個架子,開始剝那條蟒蛇皮,蘇軾發現,那條蟒蛇地身體才化凍不久,有的蛇皮還凍在蛇身上,但那條蟒蛇肉非常細白,露下皮的部位亮晶晶的,像是白玉。

對那條超長海鰻,程氏兄弟則沒有過多加工,而是抬過一個大銅甕,周圍升起炭火,將海鰻盤繞在一個架子上,放入甕中,旋轉著架子開始燒烤。

“這叫蟠龍燒”,趙興指點著烤海鰻的大甕,解釋:“這玩意肉質腥,需要加很多香料才能除去腥味。等到烤地七八成熟了,在甕中倒入烈性酒,甕的熱度會引燃酒精,這叫蟠龍烈焰——酒香滲入蛟體內,肉質鮮嫩的入口即化……

董小亮沒這器物,再說,要客人餓著肚子等烤熟蛟,恐怕客人會餓的受不了。唯有我這裡才行。來,等孩兒們把那條蟒洗剝了,把肉塊醬好,我們自取烤炙,一邊吃著蟒肉,一邊等蟠龍烈焰。“

既然趙興話裡點出了蟒,蘇軾也就不揭穿了,他等著孩子們把蟒皮剝乾淨,而後,在坐的人用筷子指點著蟒身上的部位,要求孩子們割取相應的肉,包上醬料,呈送到桌上,客人夾取蟒肉放到竹炭爐上……

這頓飯一直吃到傍晚,傍晚時分,三百餘盞琉璃燈在院中各處點亮起來,在燈火通明中,趙興那場婚禮的後半段開始上演了。

後半段婚禮是在婚房中舉行。今天蘇軾是家長,他與王夫人端坐在首座,接受兩位新人地行禮。蘇轍今天有事……或許他認為,與趙興的關係還沒有親近到登堂入室的地步,所以他人沒到,只送來了賀禮。

趙興帶著程阿珠向蘇軾行禮完,又向觀禮的師兄弟們及李格非、陳行禮。在這樣地儀式上,陳伊伊這位預備妾室是沒有資格露面的,而陳公川為了陪妹妹,乾脆帶著她出去拜訪京城名士,所以沒在現場露頭。

李清照精靈古怪但也善體人意,蘇遁的聰明一向被蘇軾欣賞,但在李清照面前,立刻顯出兩人的差距,沒過多久,蘇遁這孩子反而圍在年紀比他還小的李清照身邊,一副跟屁蟲模樣,原本他會到趙興跟前鬧騰一下,但現在,在李清照地管制下,他乖地像自己腳邊的貓。

婚禮地伴娘走上前去。打散新婚夫婦地髮髻,而後把夫婦二人的頭髮系在一起,梳成一個頂髻——這是舉行“結髮”儀式。在宋代,結髮“這個詞普遍用來表示婚姻生活的開始。但大多數宋代文豪認為,這個習俗產生於對古詩的誤解,是不顧上下文把著名詩篇裡的句子擷取出來,很無知。

對此,趙興認為,這恰好體現了文學意象的力量……不管了,來到大宋。怎能不享受一下宋禮呢,就它了!

“伴娘”也是在宋代出現的詞。那時候的伴娘更像是婚禮主持人。在宋代,充任伴娘的應該是中年婦女,多是宗族中見多識廣。身份尊貴的大嬸。程阿珠獨生在汴梁,趙興又沒有親眷可以聘請,所以這位伴娘是鄰居麻秀才提供地,她在婚禮中客串趙興與程阿珠的長輩。

伴娘一邊結髮一邊吟唱著詩句,等將夫婦二人的頭髮系在一起。伴娘又遞給夫婦二人每人一個紫金缽,缽底用紅、綠絲線打著“同心結”——這是新人行“合巹”禮,亦即雙雙喝酒。該儀式很早就見於經典。《儀禮》記述的是用刨成兩瓣地葫蘆,盛上酒端給二人喝……

行合巹儀式時也有誦詩相伴。飲罷,趙興與阿珠一齊丟掉酒具。阿珠充滿期待地用力擲下,趙興則輕輕一拋——果然,阿珠的酒杯落地後跳起,趙興的落地後寂然不動。觀禮的眾人見到這種現象,齊聲贊禮:“好兆頭”。

酒杯一個跳,一個不動,宋人認為這意味著會生很多男孩。

等歡呼聲平息。一名歌伎端上“定情十物”。伴娘首先從第一個盤子上取下第一定情物——手鐲,邊向程阿珠手上套,邊吟唱:“何以致契闊?繞腕雙玉鐲。”

套在程阿珠手上的是一對翠綠地翡翠玉鐲,渾體沒有一點雜色。

套上玉鐲後,捧第一個盤子的倭女退下。第二名倭女走上前來。將盤子呈上。伴娘從盤中取下第二件定情物——臂釧,吟唱道:“何以致拳拳?綰臂雙跳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