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服務”三類、將企業經營方式僅僅歸結為“生產”和“服務”兩類,是很滑稽的。生產是不是服務?學校教師講課算“生產”還是算“服務”?工廠的產品直接賣給了消費者,是算“生產”還是算“服務”?貨物運輸是算“生產”還是算“服務”?加油站是個典型的零售貿易組織,當時並不歸屬商業,而屬於物資供應。物資部門在80年代行政管理體系上既不歸屬生產部門,也不歸屬流通部門,當然更沒有劃為服務部門,它從這個理論的邏輯中漏了出去。類似於加油站這樣的“經濟組織”如鐵路、電力、電信、郵政、銀行、自來水等,關乎的是國計民生的經濟活動,也都在理論中漏掉了。可見,這個理論描述即使在初創的當時,也沒能全部涵蓋住這個理論想要涵蓋的範圍。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關於企業本質的定義,花了很大力氣,做了一連串的特徵性描述,累也累了,但終究沒能回答出什麼是企業,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真正抓住企業本質特徵。這種關於企業本質的描述與其說是學術定義,還不如說是一份企業外部掃描式推廣宣傳書,有著非常濃厚的政策解讀、宣傳色彩,充其量一種科普文字。它的關於企業特性的描述僅僅停留在事物外部的個別表徵上,是根本經不起理論推敲的,並不具有嚴格的學術價值。如果說理論初創時期,對企業這個新生事物還缺乏深刻認識,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企業獨立化運動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企業管理實踐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給予全面指導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當以嚴謹的治學態度,重新審視一下企業管理的理論起點?如果當時的漏掉帶有一定的政策性過濾,那麼,現在應當是拾起來的時候了。 。 想看書來
重新解讀企業本質是極為重要的
第一章 企業政治概念的提出
第一節 企業本質的一般認識
一、重新解讀企業本質重要性
2、重新解讀企業本質是極為重要的
理論起點的問題,是一個理論方向的問題。正確的理論起點,才能導引正確的學術方向,錯誤的理論起點導引的必然是錯誤的學術方向。我們應當深刻的認識到,重新審視企業本質,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說重新審視企業本質,並不僅僅是為了給企業下一個定義,做一些文字遊戲。因為,只有真正認識了企業的本質,才能談得上對企業的整體認識。法律強調“依法”,政策推重“社會”,經濟講究“贏利”,文化述說“服務”,任何一個偏重視角的企業認識,總是帶著各自立場的利益色彩來雕塑企業,結論自然是各持一端。企業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日益成為絕大多數人們參與社會勞動的方式,然而在理論上則成了一個十足的麵糰,聽任著各方的利益搓揉,這不獨是企業的悲劇,更是人類文明的悲哀。
其次,只有真正認識了企業的本質,才能談得上構建全面系統的企業管理理論。沒有企業本質的清晰認識,就沒有系統的企業管理理論。萬千世象,理系一端。相對於企業本質的認識,一切關於企業管理的論述,都只能是部分的、區域性的認識。只有弄清了企業是什麼的問題,所有已經存在的企業管理的理論認識才有整合的主線與靈魂。
最後,只有真正揭示出企業本質的理論,才能有效指導企業管理實踐。“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正是這麼長時間裡從理論上沒能廓清企業的概念,我們的企業運動是盲目的,我們認識企業運動也是盲目的,或贊或嘆,或褒或貶,沒有科學的社會文化方向,缺失科學的社會文化準則。面對中國企業獨立化運動的先驅者在自己企業如日中天時一個一個的倒了下去以後,我們除了聲討罪惡便是束手無策。由於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企業面對持續穩健發展的問題手足無措;由於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人們面對財富運動一片茫然;也由於企業學術理論缺少超然於法律、政策之上的勇氣,導致企業與政府、與社會、與員工的關係迷糊不清。
總的說來,重新審視企業本質的理論認識,不僅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而且更是非常迫切的現實任務。重新認識、解讀企業本質,應當基於這麼一些理論與實踐原則:一是對企業的認識應當具有學術理論的前瞻性,符合企業發展總的趨勢與內在本質規律,而不是橫截面式的靜態描述,如同企業活動的寫生作品;二是對企業的認識應當具有獨立的學術立場,能超越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和政策,不能成為法律、政策的推廣說明書,必須具有真正的學術性,是企業運動規律的一般描述;三是關於企業的認識應當對企業實踐具有切實的指導作用,無論是一個人的小企業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