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按照漢武帝當時的情況,打匈奴必須先集權,沒有錯。然而一系列政治和思想集權之後,禍根便埋下了。第一樣,也是現在看起來影響最深的,就是獨尊儒術之後所形成的世家。
秦始皇行郡縣制,實質上已經將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貴族階層完全抹掉。然而獨尊儒術之後,由於知識傳播的困難,使得先讀書的人對知識形成了壟斷,而世家也就成了變相的貴族。這裡面的危害,清楚得很,無需多言。
如若說世家之禍是實際能看到的,那麼集權之後所帶來的天下為sī的思想,則是無形的危害。並且可說是為禍兩千多年,直到曹植重生前那個年代,還大行其道。
變天下為公成天下為sī,應該是始於東周時井田制的崩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天下為公就已經喪失了地位,春秋與戰國四百年間,公與sī其實一直在較量。只是由於天下四分五裂,sī在其中佔據了上風,特別是秦變法之後,國力愈強,進而一統六國,如此天下為sī取得初步完勝。
不過秦統一六國區區十數載,天下就再次分崩離析,楚漢相爭,劉邦以平民據天子之位,其實可算是天下為公的一次反擊勝利。除掉諸呂之後,便進入了文景之治。文景時代,用的乃是黃老的無為而治,在先秦諸多思想學派中,若說法家是偏向於天下為sī,那麼黃老之術乃是絕對偏向於天下為公一派的。故此,縱使那時漢承襲了秦法,然而像文帝無法用帝皇權力殺驚了他的人,就出現了。不過這裡面,也不得不稱讚,文帝心懷天下為公的思想,不想以一己之sī而壞天下之律法。
然而到了漢武帝時,為討伐匈奴,最終變天下為公成天下為sī,自此而下一千餘年直至清末,都是讓天下為sī真正主宰。這也是為何,曹植重生前那個年代,要重新變天下為sī成天下為公,會如此困難,那是因為這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兩千年傳承不斷的思想,要改變談何容易。
不得不說,是漢武帝開了這個壞的頭,讓後世爭相效仿。然而這並不能怪他,畢竟他當時要面對的,乃是有可能覆滅漢民族的匈奴。那一仗如若不打,漢民族能否有兩千年不間斷的傳承,也很難說得準。
有得必有失,這或許便是歷史的無奈吧!
' '
第二百五十章 曹植之志(下)
第二百五十章曹植之志(下)
曹植之所以說這麼多,為的便是要幫鄭玄這個當世儒宗開啟時代的枷鎖。一旦鄭玄能夠成功開啟這個枷鎖,那麼憑他的學識,他能發揮的能量將是巨大的。歷史上鄭玄所創的鄭學,為何僅僅是讓經學小一統,而非實現大一統,最大的限制並非鄭玄的學識,而是他的眼光。這也是為何,鄭玄不能更上一層樓,達到與荀卿、後世的朱熹等人同等地位的原因。
見到鄭玄好像發神經一般在喃喃自語,曹植非但沒有半點擔心,相反還欣喜萬分,因為這說明鄭玄已經有所得了。
曹植心中暗喜不已,一旦鄭玄悟了,那麼他在這時代,將多一個好戰友。即便他的生命已經所剩無多,然而也足夠了。
其實早在曹植來到這時代不久,他就想過他究竟要做的是什麼。每一個穿越者,剛穿越之時或許會茫然,不過一旦適應之後,知道歷史走向的他們,總想做一番大事,曹植也不例外。
穿越之後,曹植想過很多,第一個年頭乃是助曹操統一天下,這個對別人來說很難,然而對知道歷史走向的曹植來說,實在最簡單不過了。單單赤壁一戰,只需點撥一下曹操即可,就算赤壁失敗了,後面還有大把的機會。以曹植洞悉未來的能力,扭轉乾坤,或許不能說易如反掌,但可能xìng還是十分大的。
然而助曹操統一天下之後,那接下來該如何?天下已然一統,若是那時候再行改革,談何容易。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統治一下大國之後想大刀闊斧地改革,成功的可能xìng微乎其微。而真正要完成改革,最好便是趁著大亂的時候來改,那麼當真正統一之後,方能實現大治。
曹操歷史上緣何不能完成統一天下,除卻有劉備、孫權這些在歷史長河中也十分耀目的對手之外,曹操沒能成功對社會弊病完成改革也是重要原因。因為若是社會改革當真成功,那麼以歷史上曹魏的國力,真要完成統一天下並非難事。然而司馬氏篡魏之後,統一天下僅僅數十載,便是五胡亂華了,接下來便是對漢民族來說無比黑暗的幾百年。
這僅僅是因為漢末三國亂世所帶來的人口銳減之故嗎?
秦能憑區區一隅之地崛起,統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