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時,依然是十分驚訝的。
冊封李麗質為皇太子妃?
這個也許還不算什麼,可封李晟為太孫?
但李晟也才歲多啊。
可勁爆的訊息不止這個。
皇帝要把包括原張家封地在內的共六百多塊封地全都收歸為朝廷直轄領地,其的有部份封地,今後還會再拿出來封賞諸侯。
但皇帝也明確說了,琉求、伊麗、大宛、康居、呂宋等這些地方,以後將直由朝廷直轄。
琉求將新升格為個道,伊麗、大宛、康居合併為個道,呂宋也為個道。
連李家坡,都將成為朝廷的個直轄港。
而張超把原來這些富饒的領地交還朝廷後,換封的卻盡是些更偏遠的地方。
如皇帝的七位兄弟,皆晉封郡王,可卻全分封到了遼北領更北的室韋和靺鞨地盤去了。
要不是知道皇帝跟他的兄弟們關係不錯,大家都誤以為皇帝這不是分封而是流放了。
皇帝的三十個兒子除太子外,三十個兒子也樣都分的遙遠偏僻。
南洋、西域、漠北、漠北。
“怎麼樣?”張超笑問。
房玄齡先表態。
“臣支援冊立李氏為太子妃。”
“那冊封皇太孫事呢?”
“臣以為,此事陛下也許應當再思慮思慮,不急於時。”
破天荒的首創太子太孫並立,起碼也得給大家些時間考慮。
“房院長是老成謀國之言。”張超讚賞。
馬周則道,“陛下的宗室分封折,是否對宗室過於苛刻?而且如琉求、大宛等地,都是張家經營多年,才有如今局面。直接收歸朝廷,那豈不是朝廷搶了張家?”
馬周是堅持朝廷和皇家要分清的人。
現在這種把張家的封地直接變成朝廷封地的行為,他看來有些太含混不清了。
朝廷的是公,皇家的則是私。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點當不能改變。
“不是朝廷搶劫皇家,是換封。這些封地換封后,朝廷當然也得能諸王些補償。”
“七位郡王,三十位親王,另外三位皇孫有兩位也封郡王,共就是三十九位宗室王。這次不僅分封領地,還將給他們人口錢糧牲畜等支援他們分封建國,而這些,都將由朝廷收回那些張家領地後折算補償,用來支付分封建國的費用開支。”
公是公,私是私,張超也挺喜歡這樣。
皇帝也不能直接把朝廷的稅收弄進自己的私人內庫。
而朝廷,當然也不能把皇家的私人財產弄到國庫裡去。
張超願意把琉求等封地上交給朝廷,但張家在這些領地擁有的私人土地、開採的礦產等還是張家的。
朝廷還要按這些交還封地的富裕、大小等,給予皇家大筆補償。而皇家則拿這些錢,做為給宗室諸侯分封建國的費用。
這樣,宗室分封建國,也不用朝廷拔款,用的錢相當於是皇族的私產。
“如果是這樣,臣倒覺得挺不錯。”
褚遂良道。
能這麼講道理的皇帝真是少有,這真沒把天下當皇傢俬有的。
有這麼開明的皇帝,當宰相當學士的,自然也省心的多。
商議起來就愉快多了,很多大致上已經達成致,剩下的就是具體各個封地該折算多少錢的問題而已。
哪怕這些封地肯定不便宜,但朝廷現在收入也高,而且也完全可以拿這些封地到銀行抵押貸款,然後先支付錢給宗室。
當天的御前會議結束。
冊封李麗質為太子妃的詔令透過內閣和翰林院,正式頒出。
而冊封張晟為皇太孫的詔令,則暫時先放放。
張超的那個宗室分封也透過了,九位郡王,三十位親王,皇帝七個兄弟、三十個兒子,兩位皇孫。
頒令般出。
整個漢京城算是都沸騰了。
大家爭相熱議,不過熱議的不是皇家下子封了這麼多王,而是這些人的封地,居然塊比塊偏遠。
尤其是皇帝的七位兄弟,簡直跟放逐樣,全在粟末水以東的寒冷蠻荒之地了。
“陛下居然把皇家的那些封地歸還朝廷?”
“這簡直不敢相信啊?”
“為何啊?”
家酒館裡,有個人扭過頭對旁邊的人道,“你們聽說沒,陛下是把皇家的封地都賣給朝廷,據說要賣兩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