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他這裡一上班,攻的人就搖旗吶喊,蜂擁而上了。包龍圖是個直腸子,缺的就是彎彎繞。否則,只要稍微繞個彎兒,他也會想到,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躲還躲不及呢,怎麼衝著三司使的位子,就那麼直截了當去坐了!不是沒事找事嗎?可他愣是想不到!

起先,他仍然理直氣壯。到歐陽修也上書攻他,他才悟出問題的嚴重了。

歐陽修打的旗號是:全包拯名節,保朝廷風俗。

他自然有他的道理。

這治理天下,重在用人。用人之法,各有所宜。將士先才能,朝臣先名節。為什麼呢?軍旅要成功,唯恐將士們不趨賞爭利,自然只能以才能為先。朝廷主教化,臣子們的行為,直接關乎風俗厚薄、政治清明,自然只能以名節為先。既是這樣,做臣子就應該自尊自重,做君上也應該處處愛惜、保全臣下的名節。包拯逐其人而代其位,就是無心,也說不清楚。你把手伸到人家口袋裡拿東西,嘴上再說不想要,也沒個人信你不是?而蹊田奪牛,又豈能無過!這都是因為包拯儘管峭直,卻不太注重學問,所以臨事不能處之以義,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朝廷要真正愛惜包拯的名節,就應當在他看不到的時候拉他一把,不管讓他做什麼,就是不要讓他做三司使!

大宋遺事 第四十二回(5)

除此之外,歐陽修看得還要深遠,竟看到了這件事的未來影響。道理也很簡單。有所不取才是廉,有所不為才有恥。從來言諫官說話都不帶有個人目的,這已經成了風氣。現在叫包拯這麼一鬧,取其不當取,為其不當為,不管怎麼說,也會誘使人跟著起鬨,將帶著個人目的說話,當成正當行為。那麼,已經形成的好風氣,不就要毀於一旦了嗎?這實在太可怕了!

說得這麼義正詞嚴,理直氣壯,任你是閻羅老包,還敢再無動於衷嗎?他躲在家裡再不上班了!

也不知道朝廷是顧不上,還是不以為然,竟沒有解除包龍圖的職。不但不解,連包閻羅辭職也不準。既然這樣,總不能老躲在家裡,最後還是上班了。可經過這麼一折騰,就是包閻羅,還有多少心氣兒去理事,也不能不打個折扣了。他這三司使到底沒當長,很快就改了樞密副使。不久,便一病而亡了。朝廷雖褒獎有加,贈了他禮部尚書,諡號孝肅,畢竟都是虛的,指望他大刀闊斧去張羅經濟之道,再也甭想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大宋遺事 第四十三回(1)

先達後至途徑有自

你辭他讓才性所宜

安石到三司任度支判官,司馬光已先在三司任度支員外郎了,只是主管的部門不同而已。他不是隨龐籍到幷州去當通判了嗎?那是早幾年的事情了。他在幷州闖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紕漏,早調過好幾任了。

當通判當得好好的,怎麼會闖什麼紕漏呢?這話,說起來就稍微有點長了。

早在慶曆八年正月,爭天奪地的西夏國主元昊到底掙不過命去,一命嗚呼了,死的時候才不過四十六歲。他雖然死了,可國勢已經確立,西夏國仍舊穩如泰山。他們也是長子繼承製,由長子諒祚繼承了皇位。諒祚小名叫寧令哥。“寧令”是西夏話的譯音,翻成漢語就是“歡嘉”,一樣透著吉祥喜慶的意思。跟他一起執掌山河的,是他舅家的訛龐。諒祚從小是在舅舅家長大的,自然母舅一族的人來得親熱。這一親熱不要緊,有兩個人可就倒了血黴了!誰?就是左、右丞相張元、吳昊。

訛龐的理由很簡單:“咱們鮮卑人的家,怎麼能叫兩個漢人把持?要是這樣,咱們幹嗎還要立國?在趙家皇帝手下做順民,不更省事?”

諒祚覺得不錯:“是呵,早該奪權!只是,拿他們怎麼辦呢?他們也做過不少好事。”

訛龐自有主意:“皇上不必擔心。也不是要將他們怎麼樣。先皇帝早就託夢給我了,他那兒正缺大臣!左右丞相不去輔助他,怎麼成?請皇上加封他倆為王,賜他們自裁,追隨先皇去吧!”

於是,兩個人一個成了石王,一個成了韋王:石王封地在石州,韋王封地在韋州。兩個人正為封王加爵高興呢,訛龐又宣佈了皇上的旨意:“現有御賜瓊漿兩杯,著兩位新王立飲,好侍奉先帝。先帝託夢給我,一定要兩位大人去,只好有勞二位了!”兩個人這才傻了眼,吳昊很快就號啕大哭了。

張元到底比吳昊痛快大氣,不但沒哭,略傻了一會兒,就勸吳昊說:“甭哼哼唧唧的了,上路吧!我叫張元,你叫吳昊,去了姓,加起來就是元昊,正合了先帝的名字。我們與先帝一場,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