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人人有座靈山塔,

只向靈山塔下修。

能夠這樣去體驗、修煉佛法,你早晚會悟出“月照千江千江月”的美好境界。2007…05…24

評論:

佛由心生。(玫瑰之雨)

信不信佛,其實無關緊要,積德行善是根本。心懷鬼胎的人即使整天燒香拜佛,佛也不會接納他(她),有善心的人,就算不識佛道,但他們在冥冥之中實實在在的在按照佛的旨意行事,也許這就是佛緣吧?(過客)

覃賢茂點評:

月照千江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我好象是看過這樣的句子,記得不怎麼清楚。不管怎樣,這樣曠達的境界,當然是極為難得的。

佛性自在人心,一切的修為歸根結底的只在修心。真心實用,只是由內到外。虛擬於形式,只會捨本逐木。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靜孤明獨照,心誠萬景皆清。

蕭然兄的師父佛智禪師說:“老納一頓吃不了二兩飯,錢對我只是一張紙。”

這種通達境界,真是愧殺我輩凡俗之人。

關於貓的文字(1)

從各個民族的飲食你也會發現,不幹活的豬羊可以吃,幹活的牛馬可以吃,連最忠誠的狗也可以吃,唯獨沒有大規模地、堂而皇之地吃貓的。此類習俗我懷疑源於某種古老的禁忌,而禁忌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提要)

因為每天都有野貓出入我家院子吃食,於是想說說貓。

貓是一種很特別的動物,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對貓的感受。如果硬讓我用一個詞形容貓,我願意用優雅。因為貓的舉止與狗大不同,狗永遠是忙忙碌碌的樣子,其實絕大多數時候是無事忙。而貓剛好相反,哪怕吃東西,也不像狗那樣“猴兒急”,而更像一個紳士,幾近悄無聲息。

貓的第二個特點是自我。很多不喜歡貓的人認為貓有媚態。其實貓與狗比要自我得多。狗是以主人為中心,而貓是以自己為中心,除非它需要你,否則不少貓你是喚它不動的。這也是為什麼馬戲團少有訓貓的,不是貓不夠聰明,而是太有個性。

可能因為上述兩個原因,我發現文人喜歡貓的不少。比如季羨林、楊絳、冰心、齊白石等前輩都養貓。文人喜歡貓可能與文人追求優雅的格調以及靈魂深處的自由有某種內在聯絡。

似乎也有例外。比如魯迅,不僅不養貓,還用竹竿打貓,因此落了個“仇貓”的話柄。但是,魯迅就此專門寫過文章澄清,他並不“仇貓”。從魯迅的性格分析,我覺得與其說先生“仇貓”不如說“仇狗”。你看,他罵人要麼罵作“落水狗”,要麼罵作“乏走狗”,而且還號召人們“痛打”。因為在先生眼裡,人一旦像狗對主子般奴顏卑膝,最令人不齒。

話說回來,其實“仇貓”也不是啥惡名,先生為此專門寫文章闢謠,倒頗值得我們回味。

給我印象最深的寫貓的一段文字是北島的一篇文章,他回憶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北京大雜院裡,一隻爬上房頂的貓,裡面有一段文字,大意是:貓臥在灰色的屋頂,漫不經心地俯視著我們人類卑微的生活。這段文字極其傳神,當時就讓我拍案叫絕。

後來翻我年輕時的舊詩,居然找到唯一一首寫貓的詩,和北島的文字有異曲同工之處。其中幾句是:“貓,盤踞在路燈下,漫不經心地注視著,走向夜的人。風,嗖嗖地流。”我們不約而同地用了漫不經心,養過貓的人有體會,貓絕大多數時候是此種狀態。而恰恰是這種狀態,讓人不可思議甚至有點著迷。

貓的另一個特點是神秘。圍繞貓,各個民族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傳說,無論褒貶,但都充滿神秘色彩。

從各個民族的飲食你也會發現,不幹活的豬羊可以吃,幹活的牛馬可以吃,連最忠誠的狗也可以吃,唯獨沒有大規模地、堂而皇之地吃貓的。此類習俗我懷疑源於某種古老的禁忌,而禁忌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2007…04…11

評論:

在西方,通常人們認為白貓是令人喜愛的,而黑貓卻是不祥之物。假如有誰在路上遇到了黑貓,那更會以為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不僅在英美,在俄羅斯也是一樣,黑貓甚至不適宜廣告宣傳。誠如蕭然師兄所說的,這些民族禁忌的行為,也許背後都隱藏著一些動人的傳說。

其實,關於“貓”的探討,再深入下去,在這裡,倒顯得學究味太重了,沒有必要。

在這篇小文章裡,讓人感觸更深的是話語中的一種親切感。生活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