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藥:人參、黃芪、沙參益氣補肺;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腎斂肺。
咳嗽痰稀者,加紫菀、款冬溫肺止咳;肺衛不固,易於感冒,加防風、白朮;氣短,息促,加五味子、冬蟲夏草補肺益腎納氣;自汗較多者,加牡蠣、麻黃根固表斂汗;若氣陰兩虛而兼見潮熱、盜汗者,加鱉甲、地骨皮、秦艽等養陰清熱。
2。心氣虛證
症狀:心悸,氣短,勞則尤甚,神疲體倦,自汗。
證機概要:心氣不足,心失所養。
治法:益氣養心。
代表方:七福飲加減。本方補益氣血,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氣不足者。
常用藥:人參、白朮、炙甘草益氣養心;熟地、當歸滋補陰血;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
自汗多者,可加黃芪、五味子益氣固攝;飲食少思者,加砂仁、茯苓開胃健脾。
3。脾氣虛證
症狀: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
證機概要:脾虛失健,生化乏源。
治法:健脾益氣。
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湯加減。本方益氣健脾除溼,適用於脾氣虧虛而夾溼者。
常用藥:人參、黃芪、白朮、甘草益氣健脾;茯苓、扁豆健脾除溼。
胃失和降而兼見胃脘脹滿,噯氣嘔吐者,加陳皮、半夏和胃理氣降逆;脘悶腹脹,食少,噯氣,苔膩者,加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消食健胃;氣虛及陽,脾陽漸虛而兼見腹痛即瀉,手足欠溫者,加肉桂、炮姜溫中散寒。若中氣不足,氣虛下陷,脘腹墜脹,氣短,脫肛者,可改用補中益氣湯補氣升陷。
4。腎氣虛證
症狀:神疲乏力,腰膝痠軟,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
證機概要:腎氣不充,腰督失養,固攝無權。
治法:益氣補腎。
代表方:大補元煎加減。本方補益腎氣,適用於腎氣不足之證。
常用藥:人參、山藥、炙甘草益氣固腎;杜仲、山茱萸溫補腎氣;熟地、枸杞子、當歸補養精血。
神疲乏力甚者,加黃芪益氣;尿頻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絲子、五味子、益智仁補腎固攝;脾失健運而兼見大便溏薄者,去熟地、當歸,加肉豆蔻、補骨脂溫補固澀。在氣、血、陰、陽的虧虛中,氣虛是臨床最常見的一類,其中尤以肺、脾氣虛為多見,而心、腎氣虛亦不少。肝病而出現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質淡,脈弱等氣虛症狀時,多在治肝的基礎上結合脾氣虧虛論治。
(二)血虛
面色淡黃或淡白無華,唇、舌、指甲色淡,頭暈目花,肌膚枯糙,舌質淡紅苔少,脈細。
1。心血虛證
症狀: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
證機概要:心血虧虛,心失所養。
治法:養血寧心。
代表方:養心湯加減。本方益氣生血,養心安神,適用於心血虛證。
常用藥:人參、黃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氣生血;當歸、川芎、柏子仁、酸棗仁、遠志養血寧心;肉桂、半夏曲溫中健脾,以助氣血之生化。
失眠、多夢較甚,可加合歡花、夜交藤養心安神。
脾血虛常與心血虛同時並見,故臨床常稱心脾血虛。除前述的養心湯外,歸脾湯為補脾與養心並進,益氣與養血相融之劑,具有補益心脾、益氣攝血的功能,是治療心脾血虛的常用方劑。
2。肝血虛證
症狀:頭暈,目眩,脅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或驚惕肉啁,婦女月經不調甚則閉經,面色不華。
證機概要:肝血虧虛,筋脈失養。
治法:補血養肝。
代表方:四物湯加減。本方補血調血,加味後適用於肝血虛證。
常用藥:熟地、當歸補血養肝;芍藥、川芎和營調血;黃芪、黨參、白朮補氣
生血。
血虛甚者,加制首烏、枸杞子、雞血藤增強補血養肝的作用;脅痛,加絲瓜絡、鬱金、香附理氣通絡;目失所養,視物模糊,加楮實子、枸杞子、決明子養肝明目;若干血瘀結,新血不生,贏瘦,腹滿,腹部觸有徽塊,硬痛拒按,肌膚甲錯,狀如魚鱗,婦女經閉,兩目黯黑,舌有青紫瘀點、瘀斑,脈細澀者,可同服大黃廑蟲丸祛瘀生新。
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故血虛之中以心、脾、肝的血虛較為多見。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