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人》:“凡祭祀,共其犧牲。” 鄭玄注:“犧牲,毛羽完具也。”

由上述可見,“犧牲”的現代意在古漢語裡是沒有的,這個現代意是根據古代宰殺牛、羊、豬以供作祭祀一事而引申出來的。

現在,人們把因公或為正義的事業捐軀稱為“犧牲”。

■ 洗耳

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州》:以清節聞於堯。堯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璽禪為天子。於是許由喟然嘆曰:“匹夫結志,固如盤石,採山飲河,所以養性,非以求祿位也。放發一優遊,所以安己不懼,非以貪天下也。”使者還,以狀報堯,堯知由不可動,亦已矣。於是許由以使者言為不善,乃臨河洗耳。樊堅見由主洗耳,問之:“耳有何垢乎?”由曰:“無垢,聞惡語耳。”堅曰:“何等語者?”由曰:“堯聘吾為天子。”堅曰:“尊位,何為惡之?”由曰:“吾志在青雲,何乃劣為九州伍長乎?”於是樊堅方且飲牛,聞其言而去,恥飲於下流。

在唐堯時期,有一個人叫許由,由於他很有才能,堯就想把天下交給他來管理。可是許由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他就逃到山林裡隱藏起來。堯又召他做九州長,許由又不想聽到這個訊息,於是跑到河邊去洗耳朵。正在這時,有名的隱士巢父牽著牛到河邊來喝水,看到許由在河邊洗耳朵感到很驚訝,就問其原因。許由說:“堯要召我做九州長,我不想聽到這個訊息,所以就到河邊來洗耳朵。”巢父說:“如果你隱居在山谷中,與世隔絕,又有誰能夠知道你?而你卻到處亂跑,讓人家瞭解你的名聲。真是很虛偽啊。你在這裡洗耳朵,我的牛在這裡喝水,會玷汙了我牛犢的口。”於是就把牛牽到河的上游去喝水了。

後來人們就用“洗耳”一詞來比喻以接觸世事為恥辱,指代超塵脫俗,不問世事的人。

■ 先生

“先生”一詞,由來已久,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記載。

在各個歷史時期,“先生”一詞是稱呼不同物件的。如《論語?為政》中有:“有酒食,先生饌。”這裡的“先生”指父兄,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中有:“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裡的“先生”是指長輩,並且是有學問的人。

到了戰國時代,“先生”一詞均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國策》中有:“先生坐,何至於此。”

其實在古代,“先生”這個詞主要是稱呼老師的。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學者。”

清初,人們稱相國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後,官場中已少用“老先生”這個稱呼了。

辛亥革命後,“老先生”這個稱呼又開始盛行。人們彼此見面,對老成的人,都一律稱呼為“老先生”。

現在“先生”的用法更為廣泛,凡是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婦女也將自己以及別人的丈夫稱為“先生”。

兩字篇 第七章(2)

■ 小康

典出《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中,“小”是稍稍的意思,而“康”是指安樂、休息、安寧。這裡的“小康”並未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化符號。

西漢儒家學者記載戰國、秦漢間儒家言行的《禮記,禮運》中,有段孔夫子對“小康”的專門論述。孔子參加完祭祀活動後,對子游說:“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孔子所說的“小康”,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內涵,即“聖人定法、世人守法”,與現代所說的“小康”,無論從其本源,還是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完全不同。

後來,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用“小康”這個詞,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未來我國將要出現的廣大人民安居樂業,家庭經濟生活比較富足的喜人景象。

“小康”是一個相對概念,現在通常指某一個社會歷史時期家庭處於中等寬裕、能夠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歷史時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

■ 懸壺

典出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壺公乃是東漢時一位賣藥的老翁,有道術,善用符治病。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一壺